![]()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亮的视运动(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为方便日常生活,古贤将月份分为大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平均为29.5日,接近朔望月平均值,余数置闰以平衡。朔策分上中下三旬。上旬为朔,称初一至初十。中旬为望,称十一至二十。下旬为念,称廿一至三十。这里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小月没有三十,古历注为空亡,意为当月为小,没有三十,以此来弥补花甲子六十之数,不致历法有失。可惜的是,在历史长河中,空亡渐失,空亡原义亦逐渐迷失,以至后世望文生义,以空亡为煞,当属无稽之谈。正因如此,甲子纳音才致今日境地,以讹传讹,有名无实,历之不逮也。 言归正传。月有三十相。月相是依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一、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二、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三、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四、盈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五、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六、亏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七、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八、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以上有四种主要月相: 朔日(农历初一日)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 望日(农历十五日左右)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 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十二辰纳日,就是将一个月里的日子的入到十二辰之中。以30天算,平均下来,每辰2.5天,即三十个时辰。以29天算,平均2.4166666666666天,即二十九个时辰,比大月每辰少一个时辰。由于合朔点大月多在午后,小月多在午前,寅申又为阴阳祖,故定大月初一申时为朔正,小月初一寅时为朔正。朔为子,望为午,上弦为卯,下弦为酉。根据这一理念,导入罗经圆图之中,则十二辰纳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然,可以更精确些,就是将朔策平均,只不过误差不大,又不便于操作,故比较少采用,阿镜在此不作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