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限子弹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3-28


枪械的供弹方式有弹匣、弹夹、弹桥、弹鼓、弹链。

抗日战争中侵华日军使用的歪把子机枪,即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使用一种奇葩的供弹方式:供弹机(弹斗)供弹。

五发子弹装在一个弹夹上,六个弹夹装进弹斗,弹斗容量三十发。战斗时,由副射手负责装弹,射手瞄准射击。

这种设计是对军火生产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妥协,歪把子轻机枪和三八大盖步枪使用同一种子弹和供弹具。整箱6.5mm步枪弹,都是把子弹装在弹夹上(一个弹夹5发),这样在战场上一开箱就能直接供步枪和轻机枪同时使用。大大简化了生产和后勤保障工作。

但这个设计导致在战斗中,机枪的射速就不可能很高,所以射击时基本是长短点射,所以听到的枪声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理论射速每分钟500发,但实际射速只有每分钟120发。要知道AK47的战斗射速是600发每分钟。


同时期德国MG42机枪,使用弹链供弹,射速为每分钟1200发,是歪把子的十倍,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如此恐怖的射速,几挺MG42交叉设置,即可对战场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美军老兵回忆听到的机枪声像是“油布撕开的声音”。

在我们的很多抗日神剧中,八路军操起机枪就是“哒哒哒哒哒”地扫射,看着很爽,但这是违背现实的,剪辑时将换弹的细节剪掉,殊不知你剪掉的是影视作品的可信度。往深了说是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并不是端着机关枪无限输出弹药就能表现八路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否则加特林就是宇宙真理了。

对人的歌颂和对价值观的歌颂,如何区分?举个例子,谢晋导演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有个叫“小北京”的角色(是影片中雷军长的独子),导演对这个人物的牺牲和献身精神是明确肯定的,而对他牺牲背后的原因(文革时期生产的哑弹),却是批判态度,这并不矛盾。它同样也证明了意识形态属性和表达深度也是可以兼容的。

多说两句,电影中“小北京”这个角色的原型是54军160师师长张志信的儿子张力了。张力于1979年2月27日牺牲于越南战场,时年21岁。


永别了,武器,只希望我们所有的电影观众永远沐浴在和平之下,一生都不会见到真枪真刀,也不知道一梭子的子弹到底有多少。

World Peace !

说个事:2021年10月28日,周四,我将在“视听进化论”活动站台

欢迎捧场,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