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雷达轻机枪:脑洞清奇浑身槽点性能稀烂,售价却超10万元

 不沉俾斯麦 2021-04-29

图片

在中文网络世界里,俗称“歪把子”的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饱受吐槽,被视为二战最差轻机枪。其实,这个恶名让它背得有点冤,因为在西方还有一款轻机枪,无论在技术设计上,还是在实战性能上,都是槽点满满,相比“歪把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是“最差轻机枪”称号的有力竞争者,这就是二战时期意大利陆军的制式轻机枪布雷达M1930型。

图片■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独特的弹斗和斜置的枪托是其主要特征。

轻机枪出现于一战战场,在两次大战期间成为各国军事强国竞相研发新型自动武器之一,作为南欧一霸的意大利自然不甘人后,在1924年也搞起了轻机枪选型,由菲亚特和布雷达两家公司竞标,分别提交了菲亚特24型和布雷达9C型两款原型枪。经过测试比较后,军方判定布雷达的方案胜出,在进一步改进后于1930年正式列装,命名为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细长的枪管与箱型机匣显得相当突兀。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左右视图。

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全枪重10.6千克,与同期设计的捷克ZB 26轻机枪(10.5千克)差不多,全枪长1230毫米,枪管长450毫米。这里第一个槽点出现了,枪管长仅占全枪长的36%,作为对比ZB 26全枪长为1150毫米,枪管长度达到672毫米,占比达58%。枪管短意味着弹丸加速行程短,初速偏低,对射程、威力、精度都大有影响,那么布雷达轻机枪为什么如此之长,而枪管又如此之短呢?这还要从该枪的自动原理和枪机设计上找原因。

图片■机匣顶盖和弹仓打开的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

布雷达M1930型采用枪管短后座自动方式,在击发后枪管会和枪机一起进行短程后座,带动枪机完成开锁、抛壳等动作。原理说起来简单,但非常考验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自动循环,意大利人将枪机结构搞得极为复杂,枪管后座时首先带动一个枪管节套做旋转运动,节套上的凸榫与枪机内的H型导槽相互作用,带动枪机运动,实现开锁和抛壳。然而,M1930型枪管的后座极为短促,导致枪机在膛压很高的状态下就开锁抽壳。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机匣内部的H型导槽。

高膛压状态开锁带来了很大的后坐力,为了承受强烈的冲击M1930型的枪机重量颇大且运动行程很长,并在机匣尾部还安装了强力缓冲簧,于是整枪长度也就自然水涨船高,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射击时的震动依然很大,难以操控。大重量枪机和长后座行程造成该枪射速偏低,理论射速为500发/分,实际最高射速仅为450发/分,很难起到有效的火力压制作用。较短的枪管使得初速仅有620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2800米。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带有多个卡榫和导槽的枪机部件。

开锁过早还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由于膛压和温度很高,弹壳膨胀紧贴膛壁,在这种状态下强力抽壳很可能导致弹壳断裂,造成卡壳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人与未来的东方盟友想到一块了,通过加油润滑帮助顺利抽壳,于是在布雷达轻机枪的机匣上方就有了一个扁平的油壶,在供弹时为子弹涂油,增加润滑度,减少抽壳阻力。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歪把子”上,不过目的是保证供弹顺畅。不过,加油这个方法带来的负面效果也相当令人头疼,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会产生积碳,也容易粘附灰尘沙粒,反而增加了故障几率。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机匣右侧局部,供弹口上方就是油壶,可见凸起的油封盖。

M1930型糟糕的枪机设计造成结构复杂、后坐力大、射速偏低、抽壳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还采用了散热不良的闭膛待击方式,而在自动武器上为了应对高速射击带来的升温多采取便于散热的开膛待击方式。在闭膛模式下M1930型机枪的枪膛温度居高不下,很可能引起枪弹自燃或意外击发,轻则枪械报废,重则射手伤亡!当然,由于较低的射速,M1930型的升温还算可控,但隐患始终存在,尤其在热带沙漠战区。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及其备用枪管。

图片■从正面拍摄的M1930型轻机枪,注意两脚架上方的准星,每次更换枪管都要重新校准。

对于过热问题意大利人有所考虑,设置了快速更换枪管的功能,只要旋转枪管尾部的小手柄就能拆卸下来,再反向操作安装新枪管。然而,这个设计带来了额外的问题。由于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枪管在射击时会前后抖动,准星不能安装在枪管上,只能装在框架式枪管套筒上,而更换新旧枪管后会产生误差,准星照门需要重新校准归零,增加了操作环节,在实战状态下尤其困难,如果不经校准继续射击,精度将难以保证。更加困扰的是,M1930型枪管材质不佳,容易过热,相比其他轻机枪需要更加频繁地更换枪管。军方建议每射击200发就要更换,每挺机枪配备2~3根备用枪管,又增加了携行重量。M1930型也没有类似ZB 26的提把,在长时间射击后射手只能佩戴隔热手套才能携带发热的机枪转移阵地,十分不便,部分前线士兵会自行安装简易提把,提高机动性。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采用外置横向弹仓供弹,右侧为弹药携行包。

说了半天,M1930型轻机枪从枪机到枪管几乎处处都有毛病,然而这些还不是它的最大槽点。与“歪把子”一样,布雷达轻机枪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供弹机构。日本人为了实现步枪机枪弹药的通用性,设计了空前绝后的漏斗式弹仓,而布雷达轻机枪的供弹具设计思路之诡异连“歪把子”都要甘拜下风。当时各国轻机枪普遍使用可拆卸的弹匣、弹盘或弹鼓供弹,而M1930型却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外置横向弹仓的奇怪方式,其弹仓横置于枪身右侧,这个设计会破坏枪身重心,在射击时产生向一侧翻转的趋势,影响射击稳定性。当然,横置供弹具倒也不是什么新奇想法,在此之前有法国哈奇斯开机枪的横向弹钣供弹,之后又有德国FG 42伞兵步枪和英国司登冲锋枪的横置弹匣,布雷达轻机枪真正让人惊诧的是弹仓本身及其装弹方式。

图片

图片■这两幅图展示了M1930型轻机枪弹仓翻转的状态。

从外观看,M1930型的外置弹仓类似ZB 26的盒式弹匣,但并非即插即用的可拆卸形式,而是利用铰接结构安装在枪身右侧,扣在供弹口上。在储存和运输时弹仓可以拆卸下来分开保管,但在使用时无法拆卸。M1930型发射与卡尔卡诺步枪通用的6.5×52毫米步枪弹,弹仓容量20发,使用一种特制的黄铜或钢制弹夹将枪弹装入弹仓,弹夹后部自带把手,便于推拉。装弹过程如下:首先将弹仓侧面的拉杆推至装填位置,将弹仓向前翻转90度,紧贴枪身,使弹仓口朝向后方,然后将弹夹对准弹仓口向前推入弹仓,在确认抱弹装置将枪弹约束后,再向后拉出空弹夹,最后将弹仓向后翻转,扣紧在供弹口上,拉动拉机柄就处于待击状态了。

图片■这个动图完整展示了M1930型轻机枪的装弹过程。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使用的20发弹夹。

相比其他轻机枪一拔一插的换弹方式,M1930型的操作异常繁琐,“歪把子”连放6个弹夹都显得轻松些,而且整套动作必须一丝不苟、精准无误地完成,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弹仓机构的损坏,那样整条枪也就废了。因此,在意大利军队中充当轻机枪副射手的要求甚至比射手还要严格,为了确保轻机枪在战场上的正常使用,为轻机枪装弹成为士兵的必训科目,所有人都要熟练掌握,随时担当装弹手的角色。这种特殊的操作方式使M1930型的弹仓结构精细复杂,带有各种沟槽、卡榫和固定件,加工难度可想而知,平时用单独的收纳包细心保存。M1930型的供弹方式不仅繁琐,更存在致命弱点,20发弹夹暴露在外,易于沾染灰尘沙土,而弹仓上表面开有观察余弹的长槽,进一步增加了受到污染、引发故障的几率。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的弹仓细节,可见结构相当复杂。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的弹仓及其专用收纳袋。

其实最让人困惑的还是意大利人为什么选择这种异于常规的装弹方式,实在百思不得其解。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节约钢材,然而结构简单的可拆卸弹匣本身并不耗费多少材料,而制造20发弹夹所需的材料未必就少,还更贵!笔者以为设计师很可能受到步枪装弹方式的影响而为之,M1930型推入和抽出弹夹的动作与栓动步枪使用桥夹向弹仓装弹颇有几分相似。

图片■处于装填准备状态的M1930型轻机枪,注意弹仓侧面可以观察余弹的长槽。

M1930型轻机枪的整体外观也很有问题,凹凸不平,极不顺滑,有很多突出部和开口部,在携行时易于发生勾连缠带,也降低了抗污性。由于意大利当时冲压工艺不成熟,M1930型大量采用铣削零件,加上零件复杂,加工精细,制造成本十分高昂,从1930年到1940年间仅制造了30000挺,作为一种制式武器实在不算多。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推出7.35×51毫米新型步枪弹,布雷达公司还制造了少量7.35毫米口径的轻机枪,称为M1937型,但从未发放部队使用。

图片■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和伯莱塔M1938型冲锋枪是意大利步兵分队仅有的自动火器。

总而言之,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是一种设计十分失败的武器,射速低、精度差、后坐力大、可靠性低劣,对使用环境和操作熟练度都要求苛刻,也不利于大量生产。然而,这款拙劣的武器依然装备了十多年,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因为意大利军队十分缺乏自动火器,M1930型是步兵分队唯一可以选择的班组支援武器。根据标准编制,意军每个步兵班装备1挺轻机枪,每个营装备24~27挺,但实际装备情况并不充足,在战争初期每个排配备2挺,后来增加到每排4挺。意军步兵排的编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每个排分为2个半排,每个半排下辖1个机枪班和1个步兵班,机枪班辖2个机枪组,每组装备1挺机枪,包括射手、副射手和2名弹药手,而且机枪射手是排里最可靠和最有经验的士兵,通常是下士军衔。

图片■北非战场上的意军机枪手,其手中的M1930型轻机枪只能当半自动步枪使用。

图片■安装在摩托车上作为车载武器的M1930型轻机枪。

图片■在东线战场上使用的M1930型轻机枪。

在二战战场上,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的实战表现完美印证了它的各种设计缺陷,既娇贵又难用,对战场环境十分挑剔,只有在妥善到位的保养维护和相对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在意大利本土、巴尔干和东线战场上,M1930型轻机枪还能勉强使用,但持续射速只能维持在120~180发/分,而在北非沙漠的高温多尘环境下故障率直线上升,几乎打几枪就会发生故障,射速仅相当于半自动步枪,已经很难担负火力支援的重任。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德军在解除意军武装时缴获了少量M1930型轻机枪,赋予MG099(i)的编号后装备己方部队,主要在意大利战场运用。

图片■被苏军缴获的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副射手手持弹夹,但位置明显不对。

图片■1939年荷属东印度殖民军的机枪手操纵M1930型轻机枪,展示了正确的操纵姿态,他们的机枪是英军在埃塞俄比亚战场缴获的战利品。

图片■埃塞俄比亚部族武装在抗击意军侵略的过程中也缴获了布雷达M1930型机枪。

在海外的老枪市场上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属于非常稀有的藏品,一挺全枪零件对号的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售价普遍在15000到20000美元之间。

图片■上图这支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的枪况较好,全枪零件对号,售价1725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500元。

图片■送上福利,布雷达M1930型轻机枪的枪娘造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