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制王朝不能人尽其用,使人蹉跎岁月(含音频)

 蛮说历史 2022-03-2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蛮说


【历史上的今日】公元1545年11月3日,明末政治家、文学家于慎行出生。

于慎行,字无可,后改字无垢,又字可远,号榖山,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人。

于慎行自幼天资聪慧,在还是风华少年的17岁,就中了举人。

有一件事情说明于慎行就如同自己的姓名一样,谨言慎行。御史要在宴会上为他加冠。这一般是父亲为儿子所做的成人礼。他以没有得到父亲的许可而婉拒了。

于慎行24岁时,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他的才华脱颖而出,三年后,担任日讲官,成为皇帝的老师。一般这个职位都由年高德劭的老学者担任,而他还只是个20几岁的小伙子。

有一次于慎行为明神宗讲课之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们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做好诗词之后,就让别人代写,然后一五一十把实情告诉了明神宗。

在封建王朝,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高处不胜寒。尤其是在专制的大明王朝,皇帝为了获取臣子的内心想法,先后设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特务组织。明神宗冷不丁遇到一个如此的诚实之臣,大喜过望,提了四个大字,“责难陈善”赏赐给他。此事被传为佳话。

当朝的内阁首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为掌控朝政,推行改革,勾结大太监冯保,交好李太后,玩弄权术,且为人骄奢淫逸。

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却被下狱,遭到了朝臣普遍的躲避。这正是封建王朝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

然而,于慎行却毫不避讳,前往探视。

当张居正父亲去世,他为了自己的改革事业,也为了大权独揽,并没有回乡丁忧,而是夺情出仕。

于慎行与同僚上奏劝谏。张居正听说后非常恼怒,对于慎行说:“你是我厚爱之人,为啥也这么做?”于慎行从容地说:“这正是您厚爱我的缘故。”得罪了张首辅,不久,于慎行只有称病回家。直到张居正去世,他才得以官复原职。

张居正遭到清算而被抄家,又是于慎行挺身而出,同情张居正年迈老母和覆巢之下子女的遭遇,为他们辩护,受到时人的赞誉。他是如此的光明磊落。

明神宗的长子已经九岁了,而他却宠爱郑妃的儿子,想把后者立为太子。遭到了时任礼部尚书的于慎行强烈反对。

于慎行不惜引起皇帝的震怒,又一次告老还乡。他在家潜心研究学问,写下大量文集。时人皆认为他与冯琦是当时的两大文学巨匠。

朝廷上下屡次举荐于慎行,他并不答复,或者上奏推辞。直到十多年后,皇帝诏令加封他为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他再三推辞无果。这时的他已经身患重病,拖着病体到朝廷,连拜叩的基本礼仪都不能完成。他上奏请罪,回乡养病。

几天后,于慎行病逝,时年63岁,朝廷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可怜在专制王朝,像于慎行这样一心为公的朝廷骨鲠之臣,即便谨言慎行,依然引起皇帝的震怒,不能人尽其用,致使人蹉跎岁月。

感谢微友王了了老师版面设计

感谢微友雨润禾·东书房老师国语主播

感谢微友碧海彩霞老师粤语主播

感谢微友驿夫老师文字校对

国语主播心语:(雨润禾·东书房)向往从诵读经史中寻得一分真理;若寻不得便在美酒里落得一片洒脱。愿与君共饮东书房酒,论古今天下英雄。

粤语主播心语:(碧海彩霞)努力成为知识分子却成了知识分母!向往自由的诗和远方,却与酸碱盐打上了交道,最后知道了C8H16O2。也不曾在幕前亮相却醉舞经阁半卷书,虽坐井观天却高谈海阔天空,胸无大志却胆敢戏说功名的迷途小姐姐。  但坚信科学的东西来不了半点虚假!如果不知历史可以看看现在,不懂现在可以翻开历史!人可以伪装但历史不会陪你演戏!

各位蛮友,请君入群,

以史为鉴,把盏言欢。

若群无法扫码加入,请扫码加“蛮说历史”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