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殉葬?是幻灭?还是绝望?(含音频)

 蛮说历史 2022-03-2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蛮说



【历史上的今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国学大师王国维出生。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公元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一个精通书画、金石、古文诗词的书香门第,这种身世为他一生的学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王国维5岁进入私塾,15岁考中秀才,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少年才子。但是随后两次乡试落榜,加上西学东渐,从此他拒绝科举考试。

为了生计,王国维到《时务报》社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罗振玉。

罗振玉比王国维大11岁,同样是浙江人,是王国维的大同乡。他同样考中秀才,乡试又落榜了,同样放弃继续科举考试这条路。

精通经史和金石的罗振玉看到王国维的诗文,颇有惺惺相惜之意,非常钦佩他的才华和非凡的悟性,就有意结识和扶助这个小弟。

王国维是个纯粹的文人,不谙世事,从此就在罗振玉的羽翼下潜心做学问。

王国维在罗振玉的资助下,赴日留学。因病回国后,罗振玉又安排他到一所师范学堂当教师。

公元1907年,罗振玉带王国维入京,推荐他做了“学部总务司行走”。虽然自己不再科举考试,但是能够在天子脚下办事,这是旧文人一生的荣耀。

 平地起风雷。辛亥革命爆发,“天子”没了。已经是朝廷四品大员的罗振玉,怕自己遭到革命党人的清算,于是带着王国维一起远渡日本。从此以后两个人多了个身份:前清遗民。

五年后,罗振玉带王国维回国,两人做了儿女亲家,关系更亲密了。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一直成为如此亲密的关系,可是他们却想不到最终的结局。

罗振玉又把王国维推荐给了尚在紫禁城的溥仪,做了末代皇帝的“南书房行走”。能够做小皇帝的贴身秘书,这值得王国维荣耀一辈子。

然而,溥仪却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王国维一度要和罗振玉一起自沉殉清。随后在推崇他学问的胡适等人的举荐下,王国维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做教授,被誉为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

在此期间,他的学问日益精进,对于甲骨、钟鼎、经史的研究炉火纯青,成为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以及后来的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后人总结这四个对甲骨文做出居功至伟贡献的人,称为“甲骨四堂”。

罗振玉一直把王国维看成自己的小跟班。而王国维是个纯粹研究学问的人,可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不愿意做罗振玉一辈子的小弟。两人的莫逆之交,其实是一种畸形关系,这为两个人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王国维人到中年,儿子因病英年早逝。罗振玉来吊唁女婿,就顺手把自己的女儿带走了。正沉浸在丧子之痛,又受到如此打击,王国维对罗振玉的愤怒之情言行于表。两人在王国维儿子去世的善后处理上,又产生了新的矛盾。罗振玉认为自己一直无私地帮助王国维,而王国维却知恩不报,并与之绝交。

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知识分子,王国维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打击。公元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留下遗书,开头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他在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年仅50岁,一代国学巨星就此陨落。

溥仪看到他的遗书,深受感动,于是追谥“忠悫(què)”。这是帝制王朝最后一个谥号。想想三个月之前,康有为猝死,他的门生曾向溥仪申请谥号,溥仪却不予理睬。王国维享受了帝制王朝最后的哀荣。

王国维自沉而死;罗振玉追随溥仪到伪满洲国,做了汉奸;1949年之后,郭沫若成为彻底的无脊椎软体动物;董作宾远走宝岛。“甲骨四堂”这样的一代甲骨文宗师,却都是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王国维死因至今众说纷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他之后帝王的贴身秘书都有着悲催的结局。陈布雷自杀而死,田家英也是以死明志。他们是殉葬?是幻灭?还是绝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感谢微友王了了老师版面设计

感谢微友静翕爱笑老师国语主播

感谢微友碧海彩霞老师粤语主播

感谢微友驿夫老师文字校对

国语主播心语:(静翕爱笑)一英语教师,偶遇蛮说历史,听蛮说历史勾起俺儿时诵读播音念想,此刻惟愿《历史上的今日》激励我辈成为不令后世儿孙唾弃,能尽快辨明(当下)是非并把一国公民应有的接地气责任感有智慧地践行,推进身边事务。愿蛮说《历史上的今日》不断提醒我们寻求正在发生的历史的真相,不负历史光阴,观复静笃,今人遥相古时月,今月亦曾照古人。

粤语主播心语:(碧海彩霞)努力成为知识分子却成了知识分母!向往自由的诗和远方,却与酸碱盐打上了交道,最后知道了C8H16O2。也不曾在幕前亮相却醉舞经阁半卷书,虽坐井观天却高谈海阔天空,胸无大志却胆敢戏说功名的迷途小姐姐。  但坚信科学的东西来不了半点虚假!如果不知历史可以看看现在,不懂现在可以翻开历史!人可以伪装但历史不会陪你演戏!

各位蛮友,请君入群,

以史为鉴,把盏言欢。

若群无法扫码加入,请扫码加“蛮说历史”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