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荒诞剧中最荒诞的一幕(含音频)

 蛮说历史 2022-03-28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蛮说

【历史上的今日】公元646年1月18日,唐初宰相刘洎(jì)逝世。

刘洎,字思道,出生于今湖北江陵。

隋末群雄并起,刘洎投奔割地自雄的萧铣(xiǎn)。他受萧铣之命攻下岭南50多座城。可萧铣败亡了,他没有像秦末赵佗那样自立为南越王,而是归顺了新兴的唐朝。

刘洎以著名的谏臣魏征为榜样,做事严谨,敢于直言,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当时的谏议大夫褚遂良兼有记录皇帝《起居注》的职责。唐太宗就向褚遂良索要《起居注》,遭到了后者的拒绝。

刘洎在旁说道:“君主如果有过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人人都能看到。如果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就都记了下来。”一席话说得唐太宗无话可说,只好作罢。

后来,唐太宗又问兼修国史的房玄龄讨要当代国史看。按规矩,当朝君主是不能看当朝国史的。结果这君臣俩,一个如愿以偿的看到了想看的内容,另一个聪明地删除了很多内容。

所以,作为后世的我们看到,房玄龄作为一代贤相,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身后享尽哀荣,时至今日仍然作为古代贤臣的典范。

而褚遂良和刘洎这两个同行同德的正直之臣,他们之间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贞观年间四海咸平,人们生活富足。唐太宗也有了闲情逸致而舞文弄墨。他喜欢王羲之的草书,学得几分神韵。在宴席上他往往趁着酒性,挥毫泼墨,然后一一赏赐给群臣。大臣们也很乖巧,趁着酒兴前来抢皇上的墨宝。

看来,领导爱好书法的习俗源远流长。某些在台上的官员往往一字值千金。至于下了台甚至锒铛入狱,那些字又值多少钱呢?

刘洎站得远一幅都抢不着。于是他干脆踏上皇帝的宝座,站在皇帝后面,等皇帝刚写完字,伸手就捞了过来。

没有抢到墨宝的大臣看到了,就嚷嚷道:“刘洎登上御座,罪该当死。”气度不凡的唐太宗哈哈大笑,认为有大臣坐在御座上是政治昌明的标志。

刘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难,就这样烟消云散了。但这不代表以后这是一种常态。

公元644年,深受唐太宗信任的刘洎升为侍中。唐朝初年,这是宰相的职位。

随着唐太宗年事已高,继承人问题浮出水面。刘洎支持魏王李泰,与支持晋王李治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站在了对立面。

虽然身居宰相,刘洎却不懂得曲高和寡的道理。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虽然屡战屡胜,但最终师老兵疲,被迫班师。郁闷的唐太宗患上了重病。刘洎看望唐太宗之后,难过地说:“皇上的病真令人忧虑!”

没料想,褚遂良诬陷刘洎要行伊尹、霍光的故事。伊尹和霍光都废过君主。

痊愈之后的唐太宗过问此事。尽管有同行的中书令马周为刘洎作证,权衡再三的唐太宗还是赐刘洎自尽。

或许在刘洎每次直言相谏之时,已经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或许唐太宗已经确立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杀刘洎是为自己的儿子扫清道路。或许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劳而无功,杀刘洎作为发泄的对象。无论如何,对于这个历史上恢宏大度,又被少数民族称之为天可汗的一代明君,是辛辣的讽刺。

作为正直之臣的刘洎万万没想到,是被同样作为正直之臣而又被自己曾经施以援手的褚遂良诬告而送了命,揭示了皇权社会官场上荒诞的一幕。

武后临朝称制,褚遂良被贬到了今天越南境内的爱州,最终凄凉地老死他乡。而刘洎被武后平反昭雪。一个大唐王朝的大忠臣在本朝被冤死,却被即将篡位称帝的武则天平反,无疑是这场历史荒诞剧中最荒诞的一幕。

感谢微友王了了老师版面设计

感谢微友雨润禾·东书房老师国语主播

感谢微友碧海彩霞老师粤语主播

感谢微友驿夫老师文字校对

国语主播心语:(雨润禾·东书房)向往从诵读经史中寻得一分真理;若寻不得便在美酒里落得一片洒脱。愿与君共饮东书房酒,论古今天下英雄。

粤语主播心语:(碧海彩霞)努力成为知识分子却成了知识分母!向往自由的诗和远方,却与酸碱盐打上了交道,最后知道了C8H16O2。也不曾在幕前亮相却醉舞经阁半卷书,虽坐井观天却高谈海阔天空,胸无大志却胆敢戏说功名的迷途小姐姐。  但坚信科学的东西来不了半点虚假!如果不知历史可以看看现在,不懂现在可以翻开历史!人可以伪装但历史不会陪你演戏!

各位蛮友,请君入群,

以史为鉴,把盏言欢。

若群无法扫码加入,请扫码加“蛮说历史”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