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太极拳的五大门派,源自一家,各有所长

 tjboyue 2022-03-28
文章图片1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陈式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原有五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108式、炮捶各一套。陈式新架由陈长兴所创。近代流传的陈式太极拳有第一路和第二路。

第一路特点:以柔为主,由松入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徐缓,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并要求以身领手,足随手运,动分静合,不断变化,体现出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

第二路特点是:从松柔入手,刚中寓柔,以刚发劲为主、有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等动作,体现出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其锻炼原则及练法要求是: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串。陈式太极拳在推手时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搬、挤、按等方法,达到制胜对方的目的。打手歌云:“捌搬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乘势借力,随人之动而制之。

杨式太极拳

文章图片2

杨式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福魁(字露禅),在陈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杨福魁曾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学得架式宽大,动作弧形螺旋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后逐渐删改了原有的纵跳、震足和难度高、发劲明的动作,经其子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代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该拳具有架式舒展简洁,结构谨严,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形象工美的独特风格。在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静;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来选择学练。

武式太极拳

文章图片3

武式太极拳是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习陈式老架,后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要求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步伐小巧灵活,虚实分明,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随,并要求“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达到意、气、拳势三者合一。

孙式太极拳

文章图片4

孙式太极拳是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参合八卦、形意、太极各家之长,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其特点: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文章图片5

吴式太极拳是清末河北省大兴县人全佑,满族,初随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擅长善化。后来拜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在继承和传授其父拳式过程中,对拳式不断修改,不纵不跳,更加柔化。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共84式。运动特点表现为式正招圆,舒松自然;紧凑中具舒展,端正严密,细腻熨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