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小华||忆儿时收麦子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忆儿时收麦子

文/刘小华

昨晚狂风大作,想着千万不要下雨啊,迷迷糊糊中进入了梦乡,一阵雨滴声扰了梦乡,天微亮,雨声有点急,不知咋回事,忽然没了睡意,思绪也飘向远方……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收麦子,三中全会之后,承包土地,家家都十几亩地,每到麦收季节全家老小齐上阵,一望无际的麦田啊!

那时候没有收割机,一把镰,一搧子(收麦子用的一种工具),一双手,父亲在前面用搧子放到一片片麦子,整齐的麦茬彰显着他的技术,我能做的只有“下麦腰”(捆麦子之前要抓起一束麦杆,分开左右手各拿一半,麦穗头向上麦秸杆分开打结,两手一撑,一个麦腰就好了)母亲在后面捆麦子,捆好后竖立起来,弟弟捡着麦穗。

我的手一到夏天就脱皮,医生说缺维生A ,干活时要带上手套,母亲老笑话说我,“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收麦子的时候总有意外的惊喜,麦子割倒野兔会突然窜出来,人们会雀跃一番,最终野兔“逃之夭夭了”。

麦子拉回来放到“场里”,“场”用来碾压麦子的空地,麦子先要垛起来,麦捆起底,压茬起麦垛,越垒越高,我站在高高的麦垛上,母亲用铁叉扔上来,我围圈把麦捆剁好,垛好麦垛,母亲把架子车竖起来,我顺着车辕溜下,那时我也就八九岁的样子,那时的孩子都当大人用。

一个大清早就撕开麦垛,解开麦捆,散开麦秸杆,沉甸甸的麦穗亲吻着“场”,仰着面沐浴在艳阳天。晌午,烈日当空,站在“场”中,麦穗在阳光的作用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该“碾场”了,“手扶拖机后面挂着“石碌轴”,“突突突……”冒着黑烟开始“碾场”了。

大约半小时后司机就坐在树下喝茶了,间隙间该“翻场”了,亲戚帮忙的拿起木叉翻抖着麦秆,麦子都漏到了场面,纷纷扬扬的尘土混杂这麦香落在脸上,满面汗水。翻完“场”,麦秸杆孜棱着身体,阳光透过来,美美的晒着。忙碌完大家伙就回家休息吃饭。

下午三四点第二轮的“碾场”开始,站在“场”边的人们,手里拿着“冰棍”,“嗞溜”“嗞溜”的吮吸着,仿佛在品尝着世间的美味,那更是儿时夏天的最爱。这一刻唇中便有了回味……

“起场”人多力量大,抖擞着麦秸,挑起麦秆,放在一边,清理完麦秸,囫囵枣的麦堆圆鼓鼓的堆在“场”中央。已是黄昏了。

傍晚,皎洁的月亮旁边闪着几颗星星,明明亮亮的,起风了,这个时候“扬场”最合适,父母默契的劳作着,父亲用木锨扬起麦粒,母亲扫帚扫过麦屑杂草,饱满的麦粒裸露着,月色下泛着暗光,寂静的夜回响着木锨与扫帚的劳作声……

“收麦”“摊场”,“碾场”“翻场”“起场”,“扬场”,“晒麦”,直到颗粒归仓,每一个程序都饱含汗水与喜悦。

微风泛起麦浪,麦穗呢喃低语,记忆总在某一刻定格,刻印在你的脑海,串印一副童年的图画,让你回味,让你泛起泪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小花,富平人,忙碌的生活之余喜读书,偶尔由感而发,用笔尖记录生活中过往沉思!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