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性别现象的悖论

 昵称gscVD7fg 2022-03-28

作者:莫小北
性别是一个我们逃脱不开的话题,我们通过性别社会化的方式,习得性别文本,展演性别文化,成为一个个被认可的“男性”或“女性”。然而性别现象并非一成不变或一本正经,它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现实。
理解性别现象,首先需要两个社会学想象力:赋予意义和权力斗争。赋予意义意味着建构,即性别并非天然如此,而是基于不同的社会环境而表现出的被认可为常态/常识的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权力斗争意味着不平等,即男女之间的地位差异更多的是结构性的。虽然会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但男女之所以如此行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内化了“生来如此”的规定,从而丧失了质疑与挑战性别规范的意识。
具体而言,今日性别现象的悖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无意识的有意。通过媒介传播等方式,今日的年轻一代在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他们或许并不认同性别歧视,但依旧存在性别近视与性别盲视,即以无意识的方式,推促了近在眼前的性别不公的发生发展,譬如外貌焦虑的贩卖。
其二,功能性的冲突。性别领域的潜在危害阻碍了性别平等,这种阻挠具有有效维持性别不平等的效力。换言之,性别歧视作为障碍维持了性别歧视的作用。譬如对性少数群体LGBTQ的偏见,就维系了异性恋霸权的正统意识形态。
其三,高效果的低能。性别现象的“大张旗鼓”却在实际上“屏声静气”,在性别领域的探讨并不能有效带动对性别现象的反思与改变。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观念和机制,譬如,我们提倡女性的主体性,但实际生活中的身体自主权、婚姻自主权和生育自主权,又真正实现了多少?
其四,公领域的私人化。性别现象发生在公共领域,性别文本和性别实践都依赖于公领域的概念与机制。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性别现象做了私人化的处理,从而借助公私领域的分离,把这一公共议题变得琐碎甚至“无聊”,失却了社会性的价值。
概言之,面对今日性别现象的悖论,还需要更多社会学想象力的萌生与介入,从而做出更大的反思与改进。
相关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