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鹏||遥忆祖父——王永安先生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遥忆祖父——王永安先生

王家鹏


     一年一度的金秋,老宅院子那棵祖父手植的柿子树,果实累累,棕黄色的柿子像千百盏可愛的小灯笼,在绿叶的衬映下闪烁。地道的,浓馥的柿香味弥漫庭院,金风送爽,枝条轻曳,给古朴的老宅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真令人流连忘返,馋涎欲滴。因此思绪万千,遥想辋川手植千年银杏的王维,联忆柿树栽培的祖父。

       吾家早在明末清初就被称为“旗杆家”。封建时代的科举,太玄祖父应试夺魁,进爵六品大员。皇恩浩荡,御赐官邸(距今约500年),雅石圆柱,砖青木方,雕梁画栋,琉璃翘檐,顶悬巨匾,鎏金御书:德隆望重,左匾身卧福地,右匾:尚德崇书,门楼匾文魁,大门前御赐一对铁旗杆,遗憾的是这臻稀文物早在民国晚期损毁。我的祖父就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官宦书香之家饱受熏陶。

      祖父幼读私塾,受曾祖,高祖父之德教,书香基因,拼博攻读,书耕不掇。十五六岁时也许铭记孔夫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慕名前往关中大儒牛兆濂先生的《芸阁字舍》就读。精强博敏的祖父天资聪颖,关学国学,阴阳五行,宪章程朱,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百家姓,三字经,唐诗宋词,元曲骚赋等思之不曾有忘,诵之娴熟于心。同时在恩师的倡导下,为提高国人爱国强体素质,习研国粹“针灸疗法”,挖掘针灸医学文献。並著有《针灸疗方》一书,可惜的是此书在“文革”中被毁。

     才华横溢的祖父被恩师赏识,收为得意门生。光荫荏苒,数年后学业期滿,辞别恩师,恋离学舍,步入教坛。

     1937年《芦沟桥》事变,倭寇野心,吞噬中华。牛兆濂愤慨激昂,写下了唤民胞诗:中国一人中国存(意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国家才能生存)……发表《大公报》。此时东北沦陷,华北危亡,全国告急!牛兆濂,张果斋联手千人,貔貅义勇赴中条山前线抗日。祖父获悉,扼腕悲叹怀国辱,亲书:还我金瓯,动员师生及社会各界捐赠前线抵御外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励学生报效祖国为己任。后为培养出了大批投笔从戎的军事人才奠定了基础贡献。  

      他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答疑解惑,肃弊纠错,呕心呖血,为国育栋。先后在焦汤,金山,许庙普化,刘家城,秋树庙,新庄等地任教,均任校长。

      祖父为人师表,不仅授课严谨,一丝不苟,而且待人和蔼可亲,视生如子。他常说,教书如同打仗,常以《三国》诸葛亮南征孟获问计馬谡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兵战为下,心战为上。从而放弃千古传承的尊严师道,从不启用“板子戒尺”惩罚学生。

       曾有一学生作文时,误将“爱国”写成“受国”,祖父讲台纠错道:“愛国”即用“心”去爱(繁爱有心字),“受”则无心也。该生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刻苦用功。后北大国文系金榜题名。倍感师恩,敬献金匾大书:难忘师恩,款文是,天涯海角有尽处,惟有师恩无穷期。

      还有一次周末,七八个学生围一起讲赵子龙救幼主大战长板坡,说赵云在百万军中,曹营大将挺戟来刺,赵云“特”枪逼过画戟……,老师恰来侧坐定,语气和悦略带玩笑道:“持”   ,用手提是提手旁,“特”是“牛”旁,那么重的“牛”提得动吗?师生融洽气氛久久不散。学生更加佩服恩师的博学。

      更有一次祖父在刘家坡任教期间,一个桃花盛开的初春,有一个年逾花甲的学生之母癫痫大发作,全身发抖,口吐白沫,不省人事。那时医疗条件差,家人惊慌失措,祖父闻讯,拎着针袋灸艾施救,银针出手,疯病顿消,后又几次针灸,再无复发。家人感谢先生神针医术送锦旗大书:橘井霜天,神针春暖,並挖门前柿树一棵赠先生移栽,寓意先生万事(柿)如意。

       祖父那个时代,人们文化层次普遍很低,对有文化的人,尤其像祖父那样文化高深的人十分尊敬。谁家红白喜事都请去书写,谁有解释不了的疑难首先会去请教先生,人们常说:除了先生,谁还会解释?在方圆,提起祖父,人们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恭称“先生。”

      他的学生在各条战线上都是栋梁之材,对恩师思念情浓纷纷送匾,高度赞誉:

     匾一

笃竹教坛志弥坚,呕心呖血育桃李。

      匾二

 志守教坛,惯举烛光迎旭日,情怀天下,常驱俊鸟啸长风。

      匾三

立正位,行大道,春风化雨,卌十余载不辱使命。怀白壁,拥清气,厚德流光,古稀年蔚成秋水。

      退休后担任乡户籍所主任,在工作中秉公办事,刚直不阿,赢得了上级的嘉奖和群众的拥戴。同时也得罪了一些权贵。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遭受迫害,愤然辞世。

      祖父虽去了天堂,然而他的崇高德范,渊博知识使后辈受益匪浅:父辈政界文界精英,姑母教坛名流,孙辈从教卓著。祖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又是一个金秋,祖父手植的那棵柿树依旧果实累累,随风轻曳,仿佛印证着岁月的苍桑,呢喃着时代的变迁,呼唤着人生的真谛,怀念着祖父的英灵。

   写于庚子金秋


作者简介:王家鹏,笔名王广宇,网名孤涩,与共和国同龄,三里镇涝池村人。老三届,幼承家传,酷爱文学书法,略善诗词,喜骚赋。现为省,市,县书协会员,省老年学会会员,美圄国际文化科学院西安代表处邀请员,中国王维诗画院副院光等职。曾为,灞水吟歌一书作序,全国书画大赛获奖者,作品多次市,县展览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