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东坡书院简介

 苏氏信息平台 2020-07-23

东坡书院

作者:一鸣惊人 

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素有陶的故都之称的江南小镇,座落着闻名遐迩的“东坡书院”。

苏轼,(1036.12.19-1101.7.28)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中国文学史称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元丰七年(1084年),因经常到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的家乡宜兴游历,陶醉于宜兴的溪山之美,看中并买下了丁蜀镇蜀山南麓一处园子,拟在此种橘终老,这便是最初的“东坡草堂”,始建于宋代。

元代在原址建起“东坡祠堂”,后废为僧舍。

明代弘治年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更名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会,缅怀先贤之所,后焚毁。

清代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后改为“东坡高等小学堂”。

解放后作为“东坡小学”所在地,1989年迁出。

现规模四进七间,列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

正屋,共七间,系书院大门,门前左右有园形石鼓,上悬“东坡书院”匾额,系曾国藩幕僚高心夔所书,最西一间,栋梁窗格,雕刻精美,此进为陈列书院历史沿革,历代文人题咏,题词,照片等。

泮池,“东坡书院”仿孔庙,在正屋前建石桥泮池,桥柱上的石狮,玲珑生动。桥下池水由清冽的蜀山山泉汇集,终年不竭。

东园,书院右侧之山坡,石骨铮铮,遍植花木,因园内水池中有一巨石形如卧牛,故名“石牛池”,石牛上有前人题刻“东园”,“卧云”,“饮水思源”等,这是当年学子们课余游乐之处。

飨堂前巨型紫砂提梁茶壶。

碑廊,为2003年重修书院时新建,回廊环抱,环境幽雅。

这里新刻的《楚颂帖》,《阳羡帖》,《迈往宜兴帖》均为苏轼手书,堪称书法精品,其余重要的碑贴,记录了苏东坡在宜兴买田兴学的经过,歌颂了东坡先生的文德节操,反映了书院历代兴记,具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

飨堂,此为祭祀坡公的地方,每年农历12月19日坡公诞辰,本地文人,士坤,学子,聚集于此,祭祀坡公。

飨堂中原有东坡像,现在供奉的是苏东坡紫砂塑像,此像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创作,室内陈列有东坡生平,东坡在阳羡(宜兴古称)的故事,以及东坡咏阳羡诗词等。

湖山拱秀,该厅位于飨堂西侧,系当年会客之所,原匾由清同治光绪年间浙江巡抚任筱园书,己毁,现有徐秀堂书。

厅前两个花蓝形椽头,朱漆贴金,十分考究。

讲堂,授课之教室。

怀苏堂,这里展示的是东坡先生历次来宜兴探亲访友遗迹及佳话故事。

甥嫁湖父:单锡,字,君赐,宜兴湖父人,与苏轼在1057年同科进士及第,东坡先生经常去湖父单锡家拜访,一日东坡先生又到单家作客,见年过而立,潜心读书的单锡尚未娶妻,知湖父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而单锡又博学多才,便作伐为媒,将自己的外甥女嫁给单锡,使苏单两家成为至亲。

买田阳羡:东坡先生曾多次游历宜兴,被阳羡山水所陶醉,所以在晚年,拟买田置产,终老阳羡。曾托单锡在宜兴善卷镇黄墅村买了约二百亩田,并与田主曹潜夫吃了“买田成交酒”,此田产后来苏家一直赖以济衣食。另托忘年交邵民瞻在隔湖边南新镇塘头村买田一百多亩,并建了一座水闸。另在丁蜀镇蜀山南麓买了“东坡草堂”,拟裁橘养老。

焚契还宅:东坡晚年常居阳羡,某晚漫步赏月,来到村头,忽听见一白发老妪正在恸哭,问及缘由,原来是祖传老屋被不肖之子卖掉,自己将无栖身之处,东坡才知自己所买房屋正是老妪祖宅,便再三抚慰,并掏出房契,当面焚毁,嘱他母子,重归旧宅。

捐带造桥:1074年正月,偕单锡游善卷祝陵村,被河挡路,得知百姓贫穷,无钱造桥,立即捐赠皇帝所赐的玉带为村民造桥,后人为纪念先生善举,将此桥命名为“玉带桥”。至今尚存。

独山易名:书院后面的蜀山,原名叫独山(繁写獨山),有一天,东坡登上风景隽秀的独山,远眺太湖烟波浩渺,俯看蠡河缓缓东流,环顾四周良田万顷,自已仿佛置身于家乡四川眉山,及叹曰,“此山似蜀”,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獨”字去犬留蜀,改称蜀山。

寺院打井:宜兴漕桥镇黄土禅寺,方丈与东坡是好友,东坡在元丰年间来寺小住近二月,专在寺院打井一口,至今仍在使用,寺内专设苏文忠公神位牌,祭祀供奉。

竹符调水:东坡喜饮茶,烹茶时,不仅要“桑梗煨瓦炊,贡茶入紫砂”。饮茶有三绝,其中一绝就是要用金沙谭的泉水煮茶,要书童到十里开外的湖父金沙寺边的金沙潭去担金沙泉水,一次,书僮担水途中不慎跌翻,便就近取河水塘塞,等到炊中水开,东坡刚品一口,便问:“此水何处汲来”?书僮只得道出实情。以后,东坡便用一段竹管,一剖为二,作为竹符,一片给寺僧,另一片由书童担水时与之调换,对此有《调水符》诗一首。

题诗双楠:宜兴城南有个官宦之弟慕容晖,其宅前有两株高大古楠树,故后厅称“双楠轩”,晖终日嗜酒,不思进取,自号“双楠居士”。但他十分钦慕苏东坡,一日邀其作客,席间求其墨宝,东坡乃挥毫赋诗曰“南轩前头两佳木,先生抚玩尚不足,尤爱熏风五月初,白银花开光照屋。”诗中讽喻华宅虽秀,尚缺书香,劝戒他要好学上进。从此,慕容晖一改陋习,潜心攻读,终有所成。

手植海棠: 在离“东坡书院”三十多公里的宜兴和桥镇闸口村花园头,有一座“东坡海棠园”,园内有一株已有900多年历史的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手植的“西府海棠”树。

“西府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小乔木,一般高2.5-5米,树枝直立性强,为中国特有植物。

宜兴闸口这珠海棠,十分名贵,名贵之一是品种属西府重瓣海棠,名贵之二是已经900多岁了,天下海棠,很少有如此高寿。名贵之三是苏轼手植。

现树高丈余,枝围竞有两丈,干朵万瓣绽满枝头,有的展瓣舒心,有的含苞待放,嫩白的花朵,染一抹红晕,似胭脂蘸雨,桃晕冰肌。繁花朵朵,分外妖娆。

宜兴闸口花园头,有一门邵氏望族,北宋时曾有“一门同榜六进士”和“一邑叔侄二魁”,这些都是曾任常州知府邵灵甫的子侄孙辈。

邵灵甫长孙:邵民瞻,性格豪放,不喜科场,对东坡先生极其敬仰,东坡每次来宜,他都热情接待,伴随同侧。特别是“乌台诗案”后,东坡从汝州来宜,士大夫怕受牵累,不敢与东坡交往,唯独邵民瞻,形影相随,从学东坡,并热情帮其买田置宅。

元丰八年(1085)年,东坡再次来邵氏家作客,特意将蜀中携来的一株“西府海棠”,亲手植于邵氏庭院。

现“海棠园”三字为书法家林散之所书。

满族书法家沙曼翁在海棠园门外书有“海棠干载好,天远万世荣”楹联。

“天远堂”:三个楷书大字,是苏东坡在邵家做客时,酒后为邵民瞻家客厅所题,现悬挂于海棠园中,为苏轼手书。

该匾引首署元丰六年二月,落款为眉山苏轼书,“下钤德寿铄”白文方印。

关于该匾题书“天远堂”,还有民间传说:话说有人见到此匾后,曾密报朝庭,苏轼所题是表示,此地天高皇帝远,没人能管到,“天远”乃鄙弃君父之意。幸亏朝中有邵氏族人,帮着疏通解释,才未造成灾祸。

苏东坡与邵民瞻经多次接触交往,成为忘年交,他们通信必提海崇,苏问:“海棠无恙否?”邵回:“海棠无恙”。

此树在五十年代曾经主干枯萎,1983年,海棠树枝勃发,满树火红,繁花似锦,干堆蜀锦。

邵氏后人邵品刚老人,对此树情有独钟,旅美邵氏后人邵品剡博士等回乡省亲后,多次建议,要善加保护,所以海棠园被宜兴市政府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13年拨专款在海棠园北面建造“无恙亭”。

“无恙亭”

储水大缸: “东坡书院”所有房屋均为木质结构,丁蜀镇又名中国陶都,本地特产,紫砂大缸,缸中畜水,防火防灾。

“东坡井”:此井为元丰七年始建“东坡草堂”时造,为家人享用,意蕴“山麓黹井必有泉,饮水思蜀见故里”。后为乡贤学子饮食享用。

有诗云:“饮水思坡老,甘泉育后英”。

碑廊

望湖楼:为书院最后一进共七间,二层木结构楼房,登楼远眺,蜀山镇貌,历历在目,太湖烟波,隐约可见。

此楼屡遭火灾,现为2003年重建。

宋代诗人白珽对苏东坡“楚颂”曾写过一诗:

南荒九死幸生还,种树书成手自删。

赤壁梦难同楚颂,洞庭乐不减商山。

人生堕地少如意,老子对天无愧颜。

干古菟裘有遗恨,断珪残壁自人间。

楚颂碑文:吾来阳羡,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裁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裁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轼书。

此碑贴为苏东坡手书。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标志性人物,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22岁即科考进士及弟,满腔热情报效国家,但他所处的时代,使他夹在以范仲淹,王安石要变法的新党和以司马光,欧阳修要复古的旧党二派之间,政治抱负始终得不到展示,反倒不断遭遇不公正对待,尽管所到之地,政绩突出,百姓拥戴,但始终不被重用,而是一贬再贬。

1080年,苏轼45岁时,因“乌台诗案”被捕出狱后,再贬入黄州,靠开荒种地度日,使得一代才子,情绪低落至极点,无可奈何营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济世補朝的苏轼从此渐渐远去,

传世文章的东坡向我们轻轻走来。

世事沧桑,东坡先生一身正气,慧眼笑看官场风霜,冷眼面对花开花落,不仅宜兴以“东坡书院”的形式纪念他,全国多地都有纪念馆,纪念堂,百姓始终不会忘记,一代英才留下的痕迹。

世代相传的是百姓的口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