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选民||稀 饭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张选民

稀饭,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食”了,除了血糖高的人少喝以外,其他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是耄耋白发的老人,也无论是大病初愈之人,还是血气方刚之人,这稀饭,还就是个老少咸宜的家常便饭了。

稀饭不但是熬制简单,营养丰富,养胃护体,而且其做法更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高招了,最显著的就是这南、北方的差异了。但,其最基本的还就是几个关键的步逐,包括淘洗干净食材,再稍微搁些碱,去除着豆腥味,加入大量的清水,开大火烧就行了,等到锅开之后,转成小火,让它慢慢的熬着去就行了,时不时的,只需你来搅拌几下就行了,要不然还是会糊了锅的。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美食了,只要是稍有些子生活常识之人,都是会去熬稀饭了,并且这稀饭,无论你有多少的人,还都能去弄了,只是添多少的水的事而已,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了。再就是,熬制稀饭的食材,也是广泛了去了,南方的我不熟悉,我们北方人,还就啥都能用,啥都敢用了,无论是豆类、米类,甚至花生、莲子、红薯、山药等,还都能被煮进稀饭里去了。其实,早些年的时候,市面上卖的“八宝粥”,它就把个稀饭,给发挥得是淋漓尽致了,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理想中的一味佳品了。

我们老家的人,还就最喜欢着稀饭的一种,苞谷糁了,那是因为着我们哪里的食材丰富着,最起码是能满足了日常所需。其实,苞谷糁就是把秋季产下的包谷,用石磨子或机器给碾碎了,大、小都有,我们统称为包谷糁的东西,拿来熬制了。那些年,我们哪里的人,由于着吃食紧张,细粮(小麦面)一年也只有那么多了,还要留着过年,或招待客人之用,所以我们吃得最多的还是这时间短,产量高的包谷了,这也成为我们的冬天必备了,所以,这苞谷糁,还就是我们每个冬天生活的“主角”了,几乎是渗透了我的童年。有时候,我们甚至还要早、晚都去吃了,就连很多的外地人,就把我们这些子娃叫“苞谷糁”娃了,所以,咋样去吃好它,吃得有“滋味”了,才是我们那些年生活的“正道”,我们就不断的在琢磨着,千方百计的在寻找着苞谷糁的配菜了,绿绿的红苕叶窝成的酸菜,白生生绿头的萝卜切成的细丝,甚至是那些年舍不得买的咸菜丝等,都是苞谷糁的最佳配菜了。

为了这“哄”饱肚子,我的童年记忆里,还就和这苞谷糁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我们那里的人,为了能“扛”了饿,还就故意把个苞谷糁熬得是稠糊糊的那种,也就是能一挑一筷子,再就着调好的白萝卜丝,基本成为我们全冬天的一道不可或缺的 “美食”了。有时候,为了能再扛饿,我们那里的人,还就会把红苕切成小块的放进苞谷糁里,就叫做“红苕苞谷糁”了,这高产、干面的红苕,也就搭配着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角了,贯穿了我们整个的冬天了,那时候的我们,为了红薯不“坏”,还就会把它放进温温的窨子里来保存。所以,在我的固有思维里,这苞谷糁还就是稠糊糊着的才能喝了,不知不觉的也就喝完了我的童年。

随后的几年,改革开放了,苞谷糁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就开始着也去喝些子大米、粳米等熬制的稀饭了,时不时的还加上各种豆类,就叫着“八宝稀饭”了,这苞谷糁,也就不在出现在我们的日常饮食里了,慢慢的这苞谷糁也就不断短缺着,我们也很难再吃上这苞谷糁了,但这稠糊糊的苞谷糁,还就留在了我的印象中。慢慢的,这“大米”稀饭,就占据了我们饮食主角的位置,也许是由于着观念的原因,即使是喝这稀饭,我也是喜欢着稠些子的稀饭,不太喜欢稀咣咣的稀饭了。那些年,管理学生食堂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懒人熬稀饭时,还是可以搅进些淀粉去,使得这原本熬不到位的稀饭,也变得“稠糊糊”的了,弥补着懒惰带来的亏欠。后来,我远在河北的侄女,从她们那里回来之后,她要喝的稀饭,还就在改变着我对稀饭的认知,原本在我眼里稀咣咣的稀饭,就被她妈熬成了稠糊糊的样子,她们把它叫熬“粥”了,也是能一挑一筷子,就和一些古装电视剧里的“舍饭”一样,能做到“插着筷子不倒”,我也就凑热闹的吃了吃,感觉还不错,也和我印象中的稠糊糊的苞谷糁“吻合”着,所以,我也就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子的稀饭。

后来多少年,我们一家子人的生活习惯还就矛盾着,斗争着。我是喜欢这稠糊糊的“粥”,他们确是喜欢着稀咣咣的稀饭,我为了顾“大局”,勉为其难试图适应着他们,但这稠糊糊的“粥”,还就在我印象中挥之不去了,我也就偷偷的在和他们“较量”着,熬得稀了我就不喝,熬得稠了,他们也不爱吃,都是挚爱的家人,我只能是在这“艰难”中度着日子,只是偶尔的,趁着他们不在家,或是有意着“不小心”的就熬稠了,趁机过一下嘴瘾而已。

这些年,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稀饭也被“专家”们划定为“高糖”的饮食了,所以,人们也就对着稀饭,慢慢的“拒绝”着了,使得我们这些子游离于糖尿病边缘的人,也害怕着这稀饭,远离着这稀饭了。但同时,一些子粗粮的普及推广,健康饮食的思维不断被普及,我们也就慢慢的又喝开了这稀饭,但为了健康,就只喝些稀咣咣的稀饭了,并且也把个熬制稀饭的食材,也在扩充着,变化着,粗粮是被大量的运用着,最令我高兴的是这苞谷糁,也当着是“粗粮”又悄悄回到了我们的餐桌。慢慢的这苞谷糁,稀咣咣着也是能喝的,“呼呼!呼呼!”着,声音很大,还真有股子吃饭的感觉了,每天尽心尽力的熬制一碗稀稀的苞谷糁,也就还贯穿了我的生活,缺少了,还就觉得寡哇哇的,不舒服着,但可喜的是,我的血糖还就一直稳定着,没有波动,看来这“专家”的话,也是要斟酌着听啊!但,这稠糊糊的苞谷糁、“粥”,还就永久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张选民 ,陕西蓝田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