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病,不离这两法(煤气中毒性精神病案例)

 su4380 2022-03-28

1、 中医治病不离这两法,祛邪与扶正,前者在三阳解决;后者在少阴解决。这样就把中医的“邪”“正”要拎出来了。

2、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唯有开放,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三阳病的实质是“滞碍”,是阻碍机体的正常开放。太多的疾病是体内有“滞碍”,影响了正常的一气周流,升不得升,降不得降,变化不得变化,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把它放在三阳病层面解决。

3 、太阳病当汗、当疏达气血;少阳病当清;阳明病当下。这三法用好了,就能很好的恢复一气周流。

4、 临床上三阳病非常多见,尤其是杂病,多是两经合病或三阳合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古人讲“百病皆生于郁”就是讲的这个问题。清代御医赵文魁先生治疗杂病,首重祛邪,即是首重畅达三阳。万物疗法提示《清宫医案精选》一书中,发现里面的医案多是三阳病的病机结构,脉象也多是描述寸关脉,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绝大多数是放在三阳病里解决的,由此可见一斑。

5、 生命的“极”安立在少阴,我们扫清三阳障碍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扶助少阴正气做前驱准备,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所以会生病,一定是机体的正气有所不足,为了保证远期效果,最后一步必须落实在少阴这里,扶助元阳之气,夯实下元根基。

黄元吉在《道门语要》中有一段重要的话:“人体有此真阳之火,任他外而肢体,内而脏腑,多年顽残宿疾,真火一逼,自然化为汗液,从遍身毛窍而出,如有不能化者,只是他火力尚微,未得真阳之气。盖阳者刚也、健也,其性原来至动,身中疾病多阳弱阴强,积成沉疴痼疾,犹之冬雪坚凝,牢不可破;一得真火之候,犹如春日载阳,其气温和,任他久凝而坚之冰霜,未有见阳而不消者。人身之疾,无非因其凝结而成(滞碍),有如此阳气,亦焉有不化者哉?”

6 、古人讲“久病多瘀”“久病多虚”,前者指三阳病,后者指少阴病,已然把中医治病的法门昭然若揭。

7 、一般情况下,治病要讲次第:先祛邪,后扶正;先三阳,后少阴,扶正是最终目的。

8 、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在特殊情况下,少阴元阳衰败,精气枯竭,危及生命,这时我们不讲次第,急用四逆汤单刀直入少阴根底,回阳救逆以保命。

9、 六经辨证法简洁、活泼,洞悉生命本源,弥足珍贵!

下面举一个李可先生的医案,剖析一下:

煤气中毒性精神病(节选):

薛金明,男,29岁。1981年1月7日上午,因急性煤气中毒入院。昏迷4昼夜,反射消失。经抢救脱险后出院。29日突然神智不清,不识家人。上厕所后不知归家,跌入壕沟,丧失记忆。时而狂呼乱叫,时而目呆不语,下肢僵硬,不能站立。省二院诊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智能减退症状群”,无法治疗而返。诊脉滑大搏指,舌尖赤,舌苔黄厚腻。

处方:石菖蒲10 郁金10 麝香0.3(冲)黄芩15 沉香10 竹沥100毫升(兑)礞石30 大黄30。3付。

上药服后,每日泻下胶粘状大便二三次,第3日中午清醒,记忆恢复,催促妻子做饭。

分析:本案的主症是意识障碍,智能减退,脑窍失用。究竟是一个三阳病还是少阴病呢?我们看四诊资料:脉滑大搏指是一个典型的三阳脉,提示体内存在严重的“滞碍”;舌尖赤提示少阳有热;舌苔黄厚腻提示阳明胃家实。所以这是一例三阳合病。

方用石菖蒲、郁金、麝香,打开太阳,疏达气血

用黄芩清泻少阳之热;

用沉香、竹沥、礞石、大黄,排泄阳明痰浊。

相当于打开了三扇门,体内浊邪得以快速外排,使脑窍恢复空灵之性,所以病人很快清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