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训练】2022备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承受(真题+解析+范文 素材)

 博学而日参省 2022-03-28

图片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人生感悟 生活哲思

来源:(新高考)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
审题立意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二则。材料一泰戈尔的诗蕴涵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材料二表明轻松会毁掉人的生活,压力能够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压力越大,生活越真实。材料中“坦荡”,可以是成功,可以是安全,可以是精彩,可以是突破,可以是创新,可以是凤凰涅槃。这则材料的核心意思不是轻松的危害,而是重在阐释人能承受任何压力,压力能让人变得更充实,更强大,更有可能成功。

【立意】

1“承受”要率先考虑对方的承受,给予有限度的爱。(有边界,不超出对方承受范围的承受)

2“承受”要充分激发自身,心灵因顶住重压变得强大、坦荡充实,重压能让我们提高“承受”阈值,曾益己所不能。

3“承受”于己,并未毫无休止的一直施压,因许多复杂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承受”值有不同,要分类型、分场景对待,适度“死磕”,不“走火入魔”!(避免抑郁、绝望、崩溃,磨练心性,在绝望中找寻希望,能奋力扛住重压,也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有时候得放过自己,才不会倒下!)

4“承受”是承担该承担的,也是接受能接受的。承受是动态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过去不能承受的,今日成长成熟便能承受;过去熟视无睹的,今日则眼里不揉沙。(不能承受或不愿、不必承受)

精选题目
《承人生之重担,搭前行之桥梁》
《能“承受”重也能“承受”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承受是接受也是承担》
《顺其自然,健康成长》
《在“承受”中变强在“承受”中温柔》
《能学会“承受”,也能放过自己》
《给自己一双隐形的翅膀》
《历经“承受”坦荡充实放过自己海阔天空》
写作示范
图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易行的道路,并非都能通向终点。当一群人负重而行,有人投机取巧,日削其木,只得一时之快;有人负重而行,咬牙坚持,终为长久之策。事实告诉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你贪图的轻,或许会横成一道沟壑,阻止你前进的脚步;而你承受的重,或许会化成一座桥梁,收获到追逐梦想的机会。是的,“投机”未必可以取巧,“捷径”未必能够行远。唯有承得起生命之重,方能建得成通往未来之路。

负压前行的生命,有所限制,才能释放潜能;有所困扰,才能有所突破;有所缺乏,才能有所收获。回眸历史烟云,是什么让“貌寝口纳”的左思挥笔而成《三都赋》?当然是他能够承受生命之重。左太冲构思十年,于门庭藩溷中“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数十年的负重蓄势,一朝赋成,洛阳纸贵,时人看轻的左太冲,最终赢得世人敬重;反观陆机,纵使才华卓越,声名远播,因少了左思的“韧”与“忍”,因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终不得不缀笔而叹服。是啊,人生之承受,欲速则不达,欲轻则难立。

犹记得陆游那句“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多从巧处生”的良言忠告。而如今,究竟是怎样的风暴袭击了我们?放眼望去,古训染尘,人心浮躁,坚持不再。林林总总的“捷径”之谈,“技巧”之论,“秒杀”之法,“速成”之诀,侵蚀着这个社会。于是,人们开始减轻身上的重木;于是,人们变成了一个个稻草人、空心人,最终,人们止步于人生无法绕过的沟壑前,垂头丧气,怨天尤人……

朋友,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踌躇徘徊时,当你在梦想的鸿沟前长吁短叹时,不妨想一想科比,凌晨四点,灯光寥落,以坚持换来举世瞩目;不妨看一看袁隆平,专注田畴,耕耘拓荒,以踏实换来稻菽千重;不妨学一学屠呦呦,一心科研、负重求真,以务实换来青蒿淬成。王开岭有言:“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了为何出发。”是的,一味贪图“捷径”,常怀投机取巧之心,将会遗失本心,难担重任,最终一事无成。唯有脚踏实地,才能问心无愧,行稳致远。

承受生命应有之重,不求“捷径”,不慕速成;怀坦荡之心,弃取巧之念,那么,你定会一路静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载途。
相关素材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典例示范】此处“徒”是同类、伙伴的意思,说的是人不能过分精明,过于精明便会失去伙伴。这涉及为人处世的“度”。太过斤斤计较、注重自保,最终必将失去人心。

2.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辛弃疾
【典例示范】对待外物的爱,亦不可过度,否则必将延祸于身——这涉及爱好的“度”。譬如春秋时期,卫懿公喜爱鹤,甚至专门为鹤配备轩车。及至卫国将与狄人开战,将士们都说:“派鹤去打仗吧!鹤享有俸禄和官职——我们怎么能去打仗呢!”卫懿公对外物的爱最终祸及自身。这便是“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3.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金庸
【典例示范】“情深不寿”,并不是要人无情,而是要把握情感中的“度”——无论是对待亲情、友情或是爱情。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诗说得好: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弹了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如果爱得太用力,会压坏花、弹断琴,也会伤碎了自己的心。

4.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往下看,世界显得最美好。——尼采
【典例示范】人生像一座高山,每个人都是攀山的游客。尼采这句话,可以用到野心、贪心之“度”上。做人不可无追求、无野心,蜗居于平野,也不能把登上顶峰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有时在半山腰,那种游刃有余的境界可能也挺好。

5.如果有人取笑我,或者怀疑我……那将成为我超水平发挥的动力。——迈克尔·乔丹

6.天才是一回事,应付压力又是另一回事。——马拉多纳

7.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王进喜

8.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9.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10.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11.人有没有信念并非取决于铁链或任何其他外在的压力。——托·卡莱尔

12.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13.我们曾经学过“纪昌学射”的故事。纪昌为学射,为提高射箭技艺,从早到晚,盯着一只跳蚤看。结果,蚤子慢慢如拳大了,如面盆大了,如车轮大了,最后竟如山一样大了。同样道理,我们若一直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理的阴影,那么,坎坷与挫折就会放大,就会山一样的压倒我们。举轻若重,我们慎重地对待一切。举重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

14.一辆卡车有一个承载量,超过了这个承载量,它便会停滞不前甚至支蹋架散;一个人的心灵也有一个承载量,一旦超载,它便会扭曲变形。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李煜、李清照、陆游把亡国之痛、相思之苦、难酬壮志之悲融入了字里行间;少年时代的高尔基把艰苦生活的重压放入了一本一本书籍里;鲁迅把忧国忧民的重量放在他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尖上……这些,都是能正确处理承载与承载的关系,最终达到了完美的自我和谐的典型例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