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生病后,马皇后送来一梨两枣,刘伯温见状为何立马告老还乡

 云语禅心 2022-03-28

刘伯温早年是元末的官吏,后来因为元朝黑暗昏聩,投奔了朱元璋造反,在朱元璋反元时给他提供了不少有利的建议,朱元璋也是靠着这些英明的决策一步步 推翻元朝,创立大明,打造自己的时代。

按理说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并且才华横溢,朱元璋应该将其奉为座上宾,根据他后来的表现对其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但是史书上记载的却是刘伯温最后结局是告老还乡,刘伯温本来依靠自己的才华继续为大明效忠, 为何马皇后送给他一筐水果就辞官了呢?

一、聪明好学有才能

刘伯温出生于浙江青阳九都南田,据古书记载,南田是七十二福地之一。刘伯温 小时候聪明好学,从小就是父亲教他读书识字,他看书特别快,据说能够一目七行,在他12岁那年考上了秀才,村里人都认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

泰定元年,刘伯温去学府读书,这时他开始学习春秋经, 这在当时是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然而刘伯温 仅仅诵读两遍就能背下全文,并且还能根据文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之前文人的评论不同,他的想法很有新意和自己的一番见解。

到了泰定四年,刘伯温17岁时,就去拜师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正统的教育,此时,刘伯温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有着特殊爱好,并且深刻钻研,十分精通。他的老师曾评价他 聪明非凡,将来前途无可限量。

到了刘伯温二十三岁那年,他开始考取进士,但是正值元末,战火不断,朝廷没有马上进行任命,而是在3年后才将他封为江西高安县丞,在任职期间,他 秉公办事,爱民如子。在一次寻访民间时,发现当地的一些地主豪绅强取豪夺,霸占他人土地,强抢民女,罪大恶极。

于是刘伯温悄悄搜集证据,对这几个豪强恶霸进行了严厉的惩治,不仅如此,他还处罚了当地滥用私权,勾结恶霸的官员, 为此百姓对他爱戴有加,但是那些官吏却对他恨之入骨。

也正是由于他的刚直不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对他进行了 栽赃陷害,刘伯温的仕途一直不顺,最终在至正八年辞官回家,过上了隐居生活,只跟当时的一些文人好友来往。

二、秉公执法的好官

终于到了1360年,朱元璋请他当自己的谋臣,刘伯温出山,严谨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为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击破敌军策略,被朱元璋一一采纳,在 陈友谅攻陷太平时,气势甚嚣,朱元璋帐下的谋士觉得陈友谅气势磅礴,应该避其锋芒。

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则劝他退守南京,只有刘伯温在一旁沉默寡言,朱元璋将其招入内室,询问他的意见。刘伯温说: 臣认为劝您逃跑投降的人都应该斩杀,以振军心。刘伯温继续说:此时陈友谅之军气势如虹,目空一切,我们应该利用他骄傲自满的心态给他设下埋伏。

诱敌深入,一举击杀,挫其锐气。此时朱元璋眼前的迷雾消失殆尽,刘伯温的一席话 更坚定了朱元璋的灭元之心,随后刘伯温开始详细策划灭元方案,统筹全局。朱元璋一一采取刘伯温的建议,将元军各个击破,创建了自己的王朝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刘伯温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封其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伯温经历了元末黑暗昏聩的王朝,如今身处高位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还是个 严明法纪,恪公守法的正直官员。

刘伯温认为元朝的覆灭是因为朝廷太宽纵自己的官员,以至于官员互相勾结,贪污黑暗,导致了繁荣的一个朝代就此陨落,于是刘伯温提议要整顿纲吉, 鼓励各级御史勇于弹劾检举,不要有所顾虑,不管你是低微的宦官,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品大臣。

只要你犯了错误,就应该禀明天子,依法处置。因此朝廷中无人不忌惮刘伯温。中书省都事李斌贪图私利,徇私枉法被治罪,而丞相李善长很宠信他,于是请求皇帝从轻发落,但是刘伯温却坚持己见,将李斌斩首,为此李善长怨恨刘伯温。

三、不计得失的忠臣

在恪尽职守方面,刘伯温更是严于利己,有一次朱元璋要责罚李善长, 刘伯温赶紧阻止,说 李善长虽然有过错,但是他在朝中地位很高,如果轻易处置他,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政权就会混乱,因此不能随意处罚他。

俗话说, 走狗烹狡兔死良弓藏飞鸟尽,在封建王朝中,很少有开国功臣得到善终的,这是因为功臣发展到后期,权力越来越大,会遭到皇帝的忌惮。朱元璋也不例外,对跟随过他的臣子 毫不留情。刘伯温即使再忠心报国,也还是被朱元璋认为有不二之心。

马皇后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于是私下里给刘伯温送去了一篮水果,刘伯温一开始还很奇怪,可是看过那篮水果后,恍然大悟,篮子里有 两个枣一个梨,马皇后的意思很明确, 就是要刘伯温早(枣)早(枣)离(梨)去。于是第二天上朝,刘伯温就奏明圣上要告老还乡。

朱元璋本想杀掉刘伯温,现在他自己却 请求辞官回乡,既消灭这个眼中钉,又不会损害自己贤德的名声,于是就爽快的批准了。这个故事不是来自正史,因此真假无从考证,但是仔细想想这个故事还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 生性多疑,连儿子也要提防,在他即位后,原先跟随过他的大臣都被他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免官职,甚至有的被当成乱臣贼子处死,他的皇后马皇后是个 仁慈的人,救下了不少大臣性命,比如李文忠,还有太子老师宋濂。

总结

刘伯温从小天资卓越,是世人眼中的神童,长大后更是刻苦钻研学问, 在天赋和努力的双重作用下,终成一代与诸葛亮比肩的天下奇才。这样的能人异士却没有诸葛亮的运气,碰上一个仁爱敦厚的君主刘备。一开始刘伯温效忠元朝,但是元朝黑暗昏庸,这份才华得不到施展。

后来帮朱元璋打下天下,朱元璋虽然是个 英明果决的好皇帝,刘伯温凭借自己的刚直不阿在朝廷中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最后如果没有马皇后的提醒却差点不得善终。 所以一个人纵然才华横溢,也要懂得看清局势,懂分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