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中花树”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静听涛声依旧 2022-03-29

很多人都知道阳明先生的“岩中花树”: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岩中花树”的字面意思并不难明白:因为阳明先生主张“心外无物”,所以,他的朋友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既然你说心外无物,那么,这棵花树在山中自生自灭,与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朋友的话与我们大家平时的常识是一致的——不管有你的心,没你的心,这棵花树都存在,怎么能说心外无物呢?

其实,阳明先生岂能不知道这个基本常识呢?他的朋友是没有真正明白“心外无物”的真正含义罢了。

阳明先生借着朋友的疑问,阐述自己“心外无物”的真正内涵: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棵花树,你的心,还有这棵花树,都处在一种静默状态——你不知道花的样子,花也没有让你看到它。

当你看到了花,你才明白,原来这朵花是这个样子。此时,你的心中便有了关于花的一切,花也就进入了你的心中。

所以说“心外无花,心外无物”。

这有些像佛家说禅,看起来有些玄妙,不大好理解。

一直以来,我无数次琢磨“岩中花树”的意思,冥思苦想,就是想弄明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深奥的玄机,为什么这“岩中花树”流传这么广,影响这么大!

可能是我太愚钝了,很久一来一直想不明白。现在听完了立平老师的讲解,好像明白一点了。

我说说自己的理解,也请大家指正:

无论是岩中花树也好,还是世间万物也罢,能不能被你看到、感知到,你能看到多少,看到哪个层次,包括你能看到多大的世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其实都在于你的这颗心。

你的心怎样,你看到的万事万物就是怎样的。

比如,有人在看到困难时,会把它当做磨练、锻炼自己的机会;而有人看到同样的困难,却会心生逃避之心。

有人一看到某个事物,就能看透它的本质,看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或规律;有的人也看到了这个事物,却只是看到了表面,难以深入进去。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到的感受到的不一样?

不是这件事情本身如何,而是在于你的心是怎样的。

阳明先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不要去抱怨这个世界,不要说你没遇到好的机遇,不要说你没有出生在好人家,也不要说自己天赋条件不如他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天不公上等等。

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去修心,心是身之主宰,是你的心决定了你是勇于迎接挑战,还是选择逃避。

当我们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境界,我们就能看到更高、更广的世界,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本质与规律,我们就能够看到更多机遇,就能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条件,甚至就能逆天改命。

比如,同样是残疾人,有的人身残志坚,做出了健全人也达不到的成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残疾人却心如死灰,心灰意冷,被命运彻底打败了。

所以,古人讲“反求诸己”,就是说,遇到问题要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是责怪别人。

“岩中花树”、“心外无物”,阳明先生就是想以此唤醒人们,要在心上用功,要通过明心净心达至良知,我们才能心生万法,拥有解决问题的无穷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