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陈门三杰”之一尤紫轩

 自由书画谈 2022-03-29

“陈门”指晚清民国扬州书画竹刻名家陈康侯(1866-1937)。“三杰”者,是陈氏的三位门生,曰何其愚、黄汉侯和尤紫轩。最近因微拍到尤紫轩一副篆籀五言联,故下面专述尤氏。

尤紫轩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卒于1992年。祖籍浙江,其先祖南宋末年尝任宫廷雕工。有清末年,为避战乱,举家迁至江都丁沟,开“尤氏车行”(黄包车)谋生。其母为知识女性,紫轩承家学,幼入塾,12岁入扬州中学。功课之馀,喜弄刀刻石,如醉如痴,于是家人领着他投师陈康侯,书画雕刻诸艺益进。但诸艺不足以养家糊口,为了生计,入上海无线电学校学习,翌年又考入齐鲁大学化学系,民国二十一年,又至上海谋生,旋奔波至温州瓷厂任研究员。抗战胜利(1937-1945)后,尤紫轩回到扬州,经营了一爿药房和诊所,余暇仍不辍竹刻和书画。民国(1912-1949)后的1951年,尤紫轩在扬州创办了“万象琪苑”,金石书画界的朋友亦时相往来,文人骚客时亦趋至,一时有“文艺沙龙”之谓。借此机缘,尤紫轩诗书画皆有所学,一时常有自作诗文、自书、自画、自治印章、自刻的竹刻作品问世,得者尤觉珍贵。1952年,尤紫轩撰成《皮雕》一书,嘉惠学人,不遗余力。

因竹刻要有书画的功力支撑,所以尤紫轩从本师陈康侯习书画的劲头很足。伊尝云:“只能刻字,不知书法;只能刻画,不能绘画;仅摹皮相,何能饱满精神,气势磅礴耳!”书画与竹刻相辅相成,遂使尤紫轩书画和竹刻齐头并进,俱获成就。尝见扬州市博物馆庋藏一柄尤紫轩的留青(皮雕)竹骨折扇,扇面是扬州顾伯达(1892-1969)创作的《松鼠图》和《鱼乐图》。《扬州画苑续录》收有尤紫轩十几个字的简介,曰:“尤紫轩,善画善刻,笔墨一般,缺少新意。”尤紫轩因几乎专工竹刻,书画为辅,竹刻属工匠类技艺,久为之,免不了带出匠气,自然这种匠气亦反映到了书画用笔之中,故有“笔墨一般,缺少新意”之评。尤紫轩最小的儿子子玉承父学,专工留青竹刻,今年已是78岁高龄,仍操刀不止。

尤紫轩存世的作品中,以竹刻为多,亦最为之称道。书画作品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流布出来的甚少。予尝在“孔书网”中看到过尤紫轩的一纸水墨折枝菊花,未署款,钤印一方“紫轩书画”的白文印。再看到尤紫轩的书画作品,即予微拍到的这副五言篆籀联。

尤紫轩《篆书》联125X30cmX2

此联125X30cmX2的纸本托片,联语“水马天中放,渔舟日夕归”。“水马”一谓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水中的怪兽。《山海经·东山经》:滑水出焉⋯⋯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神霄宫》:“泥牛吼月空长叹,水马嘶风漫可怜。”又谓一种轻快的船,多供竞渡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竟渡⋯⋯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全唐诗》卷七九六卷载《午日诗》: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弔屈魂。”联语的“水马”当是舸舟,因为对应着下联的“渔舟”。联语不见出处,应是书家自拟。上联署上款“仲行同志正之”,下联落名“尤紫轩”,钤印“紫轩书画”白文和“老尤”朱文。

尤紫轩《篆书》联(局部)

联书集石鼓文及金文为之,用笔施以枯墨,笔走中锋,古拙纯朴。书中亦有甲骨文的刀趣,劲挺方折,那是因为书家常年操刀刻竹所带出来的。枯墨运笔呈现出的飞白,又似留青竹刻的底子,展露出了异样的艺术效果。尤紫轩虽不以书法享盛名,但此联的书法水平,与当代写篆籀靠叼着烟斗沽名的大康和给天猫马、带货钟刻印钓誉的豆庐相比,尤氏的篆籀书法不知要高出“沽名”、“钓誉”者多少筹呢?

此联未署创作时间,但据上款“同志”口气和钤印“老尤”示“老”,应是书于“文革”时期(1968-1976),此时正是书家的耳顺之年(60至69岁)矣!

    2022年3月19日于空厂晨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