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闻](122) 郑板桥的几副对联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早年家贫,却聪颖过人,多才多艺,诗文皆佳,书法尤奇,擅画竹兰,每多题咏,是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年轻时曾应科举,中进士,出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助人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家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1:文如其人,嗜书爱竹 郑板桥一生清正刚直,不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所以,满怀抱负,无法施展,但他丝毫不改初衷。下面这副对联,可谓郑板桥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郑板桥以“有用书”为“饮食”,其情怀志趣,可见一斑。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历来被有气节之人作为自我写照。郑板桥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象翠竹一样挺拨正直,足见其品德操守之高尚。此联不仅意深旨远,而且构思新巧。 2:为文之道,见解精妙 正如郑板桥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样,他的创作态度也有我们可资借鉴之处。这从他如下的两副对联中即可看出: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是说文艺创作要精练简明,立意新颖。他主张批判地学习古人,“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拘泥于古法,要有独创性,风格要多样化。上联用“三秋树”比喻写文章要不芜不蔓,枝挺干直,清新了然。下联以“二月花”状文创作的风格和形式。另一联是: 抓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也精 此联是对文艺批评而言,意思是说:评论一篇文章时,赞扬不到点子上,沒有什么意义。非难和指责,只要鞭辟入理,击中要害,那也是很有价值的。一九三一年,鲁迅先生曾将此联书赠一位准备写《鲁迅论》的日本学者,其用意就在于:不使对方对他褒扬过分。 3:绘景寓情,意趣盎然 郑板桥被罢官后,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山光扑面因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此联为我们画出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风光图:雨后初晴,山色苍翠,如在眼前。绿水回环,汐潮声喧,犹在耳畔。从中可以看得出作者安居故里的闲情逸致。 4:“墨兰一枝”与“苕茗一杯” 郑板桥晚年寓居扬州,以吟诗作画自娱,并时常将墨迹赠人,有一次,他题了这样一副对联送给朋友: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苕茗一杯成化窑 此联可说是他闲适安逸心情的写照,尽兴挥毫之后,喝上一杯香茶,日子虽清淡,却也十分惬意。联中的“宣德”,是明宣宗年号,当时造的纸很有名。“成化”是明宪宗年号,当时烧的瓷器很有名。 ![]() ![]() ![]() ![]() ![]() ![]()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