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硕士研究生开题,与导师沟通时,大可不必低声下气!(关键在于自己的科研计划)

 Nursing小班长 2022-03-29

小班长之前遇到过好几个一给我打电话就哭的学生,实在是可怜的不行。就在上周,也有位硕士学生被导师“逼”差点崩溃...

其实,这不是单一现象。

开题,是导师与学生双方沟通协商或指导的过程。既然涉及到双方,那原因也肯定是来自双方。

一方面,护理学导师队伍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导师是临床单位的,科研能力大多数不如护理学院全职导师能力。因而产生了很多“决定”:比如,不让学生做干预研究、不让学生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不让学生做质性研究,或者只让在职的学生做干预研究。这些决定本身就限制了学生们科研设计的范围,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有一些学生考在职研究生,可能就是对某个方向感兴趣,但最终却没有办法去尝试。

另一方面,学生与导师沟通的方式不对。比如,在我们知识星球的后台提问的时候,有相当多的老师都是只发一个标题给我们审核和讨论,但是一个标题给到我们,其实工作量也就甩给了我们。试想,你既然已经有了标题,那么你的想法或设计基本已经考虑好了。那为什么不一次性做一个简单的框架展示给我们,岂不是更好?

如果你只是给导师一个标题,大概率也是甩锅给导师。如果仅通过一个标题导师就能做出决定,那也是神了。

#比如,看下面两篇文献的标题:

  • [1]王卓. 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 [2]付文姝. 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这是两篇硕士论文,标题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一个单位和一个导师。但是内容确实完全不同。所以,只通过标题来判断,误差确实很大!

其次,学生在于导师沟通的时候,总是有点“自降身份”,小心翼翼的情况。沟通最重要的是互相传递信息,质证的过程。但是,最后却变成了一言堂。

当然,这个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准备的时间不充足,在与导师沟通和汇报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同时,给导师展示的材料并不正式。这些“负面”的印象也导致了导师对学生的“科研不信任”,进而导致沟通不良的恶性循环。学生对导师的期望太高了!([1]方秀新,张敏,马晓叶.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素质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06):75-78.)

我们考研究生,都是带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所以,导师的角色定位不需要是完全的上下级关系。不妨大胆一点,大方一点,尽可能的平等的去沟通。([1]程燕燕.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研究[D].暨南大学,2015.;[2]张睿.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4.)

这个沟通是需要准备的。

一方面是学习的准备。一方面是沟通方式。

试想,如果我们有理有据(引用文献)的去和导师讨论,如果我们的思路完美,那么,导师不可能不让你去尝试。谁不喜欢有主见、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呢?

所以,大胆一点,大方一点!为了一个目的:学习!

大家都是学生,关于导师与学生关系或学业的研究也有很多文献,给大家分享几篇文献,希望能给老师们一点启发和提示:

[1]王宁. 护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科研自我效能感与科研能力的关系研究[D].蚌埠医学院,2021.

[2]曾兢.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

[3]李梦诗.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定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

[4]薛美琴.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模式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2014.

[5]李芳芳.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

[6]孙玫. 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7]王彦云. 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山西医科大学,2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