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上开题答辩,你的自信来自你的准备度(和认知)。#别太焦虑!!

 Nursing小班长 2022-03-29

马上开题答辩,你的自信来自你的准备度(和认知)。#别太焦虑!

不出意外,大多数学校的护理硕士开题在这个月的中下旬。最近小班长也是因为这个事情经历了很多的“答辩”,同时安慰了很多老师。按照与老师们的沟通情况,简单聊几句:

1. 问题:“老师,你说我这个主题有新颖性吗?能做吗?小论文能发吗?”

这个问题分为2个部分:

(1)主题是否有新颖性?

主题是否有新颖性,这个问题很好回答。①如果说,你的研究问题与其他人的不同,那么,你的主题新颖性应该是有的。不过,这个能不能做下去,或者能不能做好。与你对该问题的把握有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问题的确定包括研究变量的概念、研究变量的机制这点需要查阅好文献,做好判断或是否需要接着探索。

②如果你的主题之前别人做过,只不过是研究对象不同。那么,你需要确定的是:该问题在你的研究对象上是否具有特异性,或者能否突出你的研究创新性。

比如,之前有人做过肺癌患者化疗期的症状群研究,你只不过换一个研究对象,是否能够说明你的研究创新性?这个点就是需要按照上述②讲的,你得能够“与你的研究对象”结合好。(虽说癌症患者的化疗期症状大同小异,但是这个症状的频率、严重程度肯定也是与疾病发病和发展机制有关系,也就是:具有疾病特异性。)

(2)小论文能发吗?

如果你能够解决第一个问题,那么你的小论文一定是可以发表的。如果发不了中文,不一定代表你的能力问题,可以尝试发一下SCI。

2. 问题:开题报告,导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能不能反驳?

对于开题而言,很多导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所以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有的导师是直接命题;有的导师是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点。

比较好的是:学生自己找。(如果是导师安排命题,这个就涉及到①导师科研能力如何;②主题是否新颖;③自己感不感兴趣。)

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一定会涉及到你与导师的沟通,其次就是:文献检索、研究方案的整理(开题报告)都是自己去完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你可能要比你导师更熟这个主题。

所以,既然你更熟悉,当自己有所思考的时候,觉得主题不合适,或者导师某些想法有点偏差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与导师沟通。导师一定也是喜欢有想法、主动地学习。

当然,你得真的事先确定:你准备得足够充分了。不然,你不可能要求导师去帮你检索、核对。导师喜欢的是主动...

除此之外,研究方案的思路或答辩本身就是可以讨论的。你的方案的确定是与导师的讨论决定的,你开题答辩能否通过是与答辩专家组讨论(质疑)决定的。所以,需要你准备得足够好,既要说服导师,也要能够说服专家组。

以下是与一位老师的讨论,该老师比较焦虑开题方案的改动和答辩,小班长给的答复:

我想要说的是:

(1)不要先带着个人的观点,比如,我们之前讨论过很多次。您的观点、导师的观点、我的观点、你师姐等等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开题报告本身就是带着浓重的个人主观的印记,所以,不可能我们完全一致,一致的是思路,不一致的是写作的内容。这个都是可以讨论的,这个都没有关系。不过,我感觉就是:①你有时候没有主见,很焦虑;②有时候有很有主意,个人太矛盾啦。如果是我的话,我哪里不懂得问一下,然后,我就选择一个,因为开题答辩又不是墙壁,这个本身就是专家给意见,你要知道,答辩是首先你先讲,然后他们点评,所以,如果你能讲清楚,然后说服他们,这个就是成功了,但是如果你讲不清楚,他们问你打不上来,那么,这个就是不成功,不成功的结果就是:获得建议。(这就类似于:大四的学姐给大一的学弟说,要好好学习;学弟有可能还会在背后骂这个学姐傻叉。认知不同,一个道理)

(2)科研,本质上就是: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探讨问题的。最终,我们去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什么结果我们都是不知道的,甚至不能过渡的猜测,这样一旦猜测,最后就是稍微有点变动我们就会觉得是不是做错了。所以,问题是探索的,不是预期的。

3. 不管是硕士开题,还是做个小论文的研究,都不要尝试准确的预测结果:任何方案都是探索的。

预实验才能给你信心。跟小班长聊天并不能够给你信心。

(以上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