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设,我们做一个关于小班长相亲干预的方案

 Nursing小班长 2022-03-29

假设,我们做一个关于小班长相亲干预的方案

昨天有位老师在社群中提问了一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是隐私提问,所以,我们通过一个其他的案例来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提示。

案例:假设,小班长单身,需要做一个相亲的干预方案,我们应该怎么考虑?

模仿社群老师提问的思路,我们进一步讲解这个案例。

(1)第一部分做小班长单身的现状调查,比如单身多久,之前相亲次数,个人习惯、经济、能力(或者魅力)、以及其他等。(瞎编的)

(2)第二部分做:编制小班长对相亲的接受度问卷,探索小班长对于相亲的这个形式的接受度情况;以及明确其影响因素;

(3)设置干预方案,比如基于知信行理论,去设置方案,提高小班长的相亲参与情况。

问题来了,

(1)上述的①②③步骤,这样分有没有什么问题?

(2)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哪里有问题?

01

针对第一个问题:上述的①②③步骤,这样分有没有什么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第一部分的调查,我直接可以忽略,是不是?

因为我只需要知道小班长是单身的即可,根本不需要去管你的那些历史。——那些历史看起来与接下来的问题是顺下来的,但是其实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研究问题是不一致的。

第二部分针对的是:探索小班长对相亲解决掉单身的这个形式的接受度;

第三部分针对的是:提高小班长的相亲参与;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加上第一步没问题,但是其实第一部分本身就已经包括在第二部分的影响因素板块了,完全可以不这么分)

02

针对第二问题: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哪里有问题?

(因为该社群会员老师提问的内容中,其中很关键的是:她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研究问题不一致,在这里,我们把这个问题已经都设置成接受度的问题了,所以已经保持研究问题的一致性了)

除去括号中的问题,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基于理论去构建干预方案的时候,理论的应用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第二部分,我们是没有相亲接受度这个调查工具的,我们首先就要去编制这样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变量是“接受度”,我们是不是要首先去看一下关于其他接受度的概念和量表的情况,看一下它们是基于什么理论去编制的。

可能有基于压力管理模型(心理一致感概念)的,也会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还有.....假设,我们就是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去构建这个量表。

计划行为的理论为:

也就是这个“接受度”可能会转化“意愿”这个词,也就是变成了“相亲意愿”。所以,第二部分就变成了:探索小班长对相亲解决掉单身的这个形式的参与意愿;

好了,就是意愿,先定下了。

编制好量表之后,我们紧接着就要去做调查,因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小班长的相亲意愿,更多也是要了解影响小班长相亲意愿的因素有哪些。

初步推测,影响小班长相亲意愿的因素除去一般人口学资料中的变量,可能更多还有一些个体角度的因素,比如,自我效能、相亲动机等等。

对,影响因素就是:一般人口学资料中的变量+自我效能、相亲动机等等

好了,确定好了现状和因素,我们第三步就是:基于理论去做方案构建。

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上面的“知信行理论”,还合适吗?显然不合适,因为影响小班长相亲意愿的并不是相亲相关知识和态度,而是上面提到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中的变量+自我效能、相亲动机等等。甚至就是自我效能、相亲动机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理论?

首先,第二步骤中的计划行为理论是必须的,因为相亲意愿这个变量就是基于该理论去解释和构建的工具。所以,计划行为理论是必要的。(以后讲干预研究的时候,我们会系统的再讲)

那么,还有什么?或者还需要加其他的理论吗?

肯定要加!!!

因为第二部分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自我效能、相亲动机等等是影响小班长相亲意愿的影响因素。而我们的干预就是需要明确的指出影响研究问题的因素是什么,以及有没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这个路径!

所以,我们就又找到了一个“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就是解决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所以,自我决定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相亲动机与相亲意愿的关系:动机----意愿----行为。

好了,解释到这,更多的护理科研话题和知识,可以去小班长社群中查看和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