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读书过眼录十四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3-29

一、《罗马史纲》李筠

罗马和中国在古代世界分别矗立在世界的两极,不仅成为各自文明世界的中心,而且互为镜像,所谓大秦的称呼,正是汉人基于自身历史而形成的,正如后来我们把罗马帝国元首称作皇帝一样,那和中国的皇帝实际上是两回事儿。

李筠老师继《西方史纲》之后,继续深入西方文明的历史深处,为我们撰写了一部精彩的《罗马史纲》,既为史纲,必然集中在罗马从部落到共和国、从共和国到帝国、从东西二帝到四帝共治、再到东西罗马分裂这一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上,而不是津津乐道于那些纷杂的事件,甚至我们中学课本上视为罗马象征的罗马法也不是叙述的中心。

李筠老师出身于政治学研究,所以一部《罗马史纲》处处闪现着政治科学的光辉,让我们这个有着极强烈政治传统、却没有政治科学的国度中人读来,顿有拨云见日之感。不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不是什么爱恨情仇,李筠老师从政治学的角度,把人类历史的变迁总结为三个趋向来展开,即生存的意志和智慧、权力的生成和流转、文明的融合和冲突,仔细想来,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历史莫不围绕这三条线索而展开。李筠老师的《罗马史纲》精彩绝伦,强烈推荐。

二、《呐喊》鲁迅

三、《伪自由书》鲁迅

二十年后,重温大先生的文章,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感觉先生说过的话,批判过的对象,似乎从未远去,依然不断的在重复发生。

四、《剑桥中国秦汉史》

进入大学历史系,老师们最强烈推荐的一部书,即是剑桥中国史系列,如今二十年过去,这套巨著的中文版,却还未出全。虽然如此,却依然不能掩盖剑桥中国史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无他,此套书的作者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领域的宗师级学者,独一无二的学术品质是其他众多作品所不能相比的。最近销量甚众的讲谈社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系列,虽然比剑桥中国史要晚出数十年,能够容纳更多的前沿研究成果,作者也是日本和欧美中国史领域的重量级学者,惜乎前者是为中学生而创作,后者是为大众而编撰,通俗是其最大的优点,从学术角度而言,亦是其最大的缺点,而剑桥系列本就是是面向研究者的专业书籍,其品质自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这套书很重要,但是读的人却不多,大学时期就没有几个人读,虽说这是正常现象,毕竟,当初进入历史系的多为调剂而来,没有几个人是因为兴趣,也没有几个人会以学术为志业,对于多数人而言,学历史毕竟只是为了工作而已,学术作品本就枯燥,比不上各种小说的引人入胜。当初我也只是粗略翻过一遍《剑桥晚清史》而已,生吞活剥,自然印象不深。如今,经过岁月的积淀,经过前期围绕先秦时期的大量阅读,再读过《讲谈社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甚至易中天的《中华史》之后,翻开《剑桥中国秦汉史》,对于中华帝国初创时期的种种,自然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把秦汉和罗马放在一起,外比较中,对于秦汉,会看到更多有趣的地方。秦汉和罗马,虽然分置在东西两极,面对的是不同的具体问题,然而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却殊途而同归。

当今世界,如何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可以说至关重要,只有更好的理解世界,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同样的,只有更好的理解中国,也才会更好的理解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