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职业道德”SPOC教学实践总结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3-29

“教师职业道德”SPOC教学实践总结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在MOOC的基础上添加了实体课堂教师面授教学环节。笔者在执教成都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1412345班(共146名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时,实践了SPOC教学方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程资源和学习平台

我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经历了校精品课、校精品开放课、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http://www./coursestatic/course_5631.html)的建设和发展阶段,本次SPOC使用的线上讲课视频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上重新拍摄编辑而成。整个教学共使用69个微课视频(内含穿插的72个通关问题),有105道单元测验题(系统随机安排60各供学习者完成),5份单元作业,以及25份相关阅读资料。

课程平台为爱课程网内“中国大学MOOC”平台,平台提供了交流讨论、观看视频次数、时长、完成单元测验的过程与分数、作业互评等功能(如下图)。

课程入口:http://www.icourse163.org/spoc/course/hepte-1001702006#/info;密码:zydd201601

二、教学与考核方式

(一)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的方式。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任务包括:观看线上授课视频,完成通关题目;参与单元测验;提交单元作业;批阅同学的单元作业;提出和讨论相关问题;阅读线上推荐的25份相关资料。线下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研读教材陈大伟主编《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观看课程推荐的相关教育电影,等。

本期“教师职业道德”课时为48课时,其中线上学习28课时,线下学习20课时。本期因课时数较多,面对面的学习中还安排了相关的专题讲座(具体安排见附件的课程表)。

(二)学生先学的翻转教学方式。单元教学的基本流程是:1)教师通过现场教学提示学生单元学习内容、重点和要求;(2)学生根据教学提示和要求自学,自学活动包括:观看授课视频、阅读相关书籍资料、观看影视资料、完成通关作业和单元检测,提出和讨论相关问题;(3)教师参与网络问题讨论,并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准备课堂交流讨论;(4)课堂检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典型问题;(5)布置下一单元的自学任务和要求。

(三)考核和计分方式。按网络学习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算课程学习的总成绩。

线上学习成绩包括:(1)完成“单元测验”占总成绩的30%(共60小题,每题0.5分);(2)完成“单元作业”占总成绩的40%(独立、较高质量地完成不少于5份单元作业,负责任地评价他人作业不少于5份。每份作业总分8分,不参与评价他人作业者成绩折半)。(3)积极参与“课程互动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提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引起他人关注和讨论(不少于10个),参与他人问题讨论(不少于10次)。

三、学生对课程和教学方式的评价

网络学习结束,笔者在问卷网上就该课程与教学进行问卷调查,132名学生参与答卷,统计情况如下:

(一)总体评价

1.对“线上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你的总体感受是”的选项。选择“很喜欢”的有51位,选择“喜欢多于不喜欢”的有71位,选择“不喜欢多于喜欢的”有9位,选择“很不喜欢”的有1位。其中“很喜欢”和“喜欢多于不喜欢”占到90.91%,调查表明:对于SPOC教学方式和效果,学生整体是接受和喜欢的。

2.就“教室听讲与线上学习收获比较”,选择“常规的教室听讲收获更多”的有38位,选择“线上学习收获更多”的有48位,差异较为明显(如下图):

3.就“线上自学,课堂交流讨论,你是否已经适应”,90位同学选择了“适应”,有41位同学选择的“不太适应”,1位同学选择“不适应”。

          就学生适应情况看,学生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执教者在课程后期进行访谈,一位同学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专注于观看微课,容易分心。后来我学会暂停思考回味,学会用思维导读工具笔记,并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能够在网络上和同学们讨论那么多的具体问题,开阔了我的视野,打开了我的思维。我现在觉得很好了。”从某种意义上,适应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同学们喜欢的理由

要求同学们“列举喜欢线上学习的理由”,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时间自由,可重复学习,不懂可以提很多个问题,不用担心浪费课堂时间,同学们还可以一起讨论,留给了大家更多思考的时间”、“锻炼了自学能力,且线上学习能听到不同老师的不同授课方法”、“线上老师讲的都是重点,没有同学干扰,可以认真听课”、“教学资源相对较丰富”、“能学习他人的思考角度;能及时解决疑难杂症;在帮助他人处理问题时可以获得自我认同感;延长了课程学习的时间”、“可以对模糊不清的部分重复学习,可以暂停做笔记”、“可以在讨论区里随意的发布自己的问题与观点,不会像在课堂上担心时间不够,耽搁大家的学习时间”等。SPOC具有的自由、互助、个性化学习、更充分的交流的特点。同学们的意见说明他们体会和感受到了MOOC学习的优点。

(三)不喜欢的理由

在要求同学们“列举不喜欢线上学习的理由”栏,有不少同学选择“没有”、“挺喜欢的”。也有同学说:“挺喜欢的,唯一和课堂教学有差异的地方是,不能接触到更生动的陈大伟老师”、“更喜欢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方式,很喜欢大伟老师独特的思维方式”。

填写“不喜欢”的,主要有这样一些意见:“管不住自己,不能及时学习”、“有时候容易出神,不容易抓住重点,喜欢老师在教室里给我们讲课”、“线上学习全靠自觉,有些同学可能就把视频放着就去干别的事情了,或者说听课的时候不够认真,没有监督平台”、“没有学习氛围,可能导致学习不充分”、“线上提问容易变成只图完成任务的性质,很多同学提不出来但又得完成提问,所以导致同一个问题被以无数种方式提来提去,失去答疑区原本的意义”、“课程的重难点不是太突出,一次看过去没有太多印象”。这些问题有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的问题,也有教学管理改进的问题。

(四)同学们的改进建议

要求同学们“就改进这种线上自学、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请提出你的建议”,归纳起来,建议大致包括:“有学生代表收集问题就更好了”、“将后台再完善,不要我们看了没有记录”、“充分利用弹幕系统”、“每章章节可不可以来个小型讲座呢?挺期待的”(这是对现场教学的专题讲座的肯定)、“还是需要一个相对较强硬的策略来考查是否按时来进行线上自学”、“可以设置一下让学生评定在改章节的学习中难易程度的评分,例如评星,如果评星少或者多,说明这个章节有些难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就该章节进行着重讲解”。

也有同学不提建议,认为“我觉得很好,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后在统一答疑解惑,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四、评价、思考和建议

(一)执教者的自我评价

1.线上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线下课堂教学很难让同学们完成这么多的学习任务,也很难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学习机会。通关检测、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的做和评、相关问题的提出和讨论、阅读资料的提供,对有学习自觉性的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学习机会将使他们收获更多。

2.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是认真积极的,也是负责任的。学习之初,笔者曾经检查学习笔记,发现很多同学记录整理比较详细;

检查学生的作业互评,发现彼此之间也是认真对待的。这是一份得分较高的同学所获得作业评价。

这是对一份得分较低的作业的评价:

3.同学们网络学习的问题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他们的困惑。理解和回应他们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形成执教者的问题视域、对执教者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课堂上师生的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砥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二)思考

1.网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指导学习者学习方法。“网络学习需要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自觉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更有效,而不自觉的学习者在常规的组织学习活动中更有收获。”(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63SPOC对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要求高(MOOC的要求更高)。本轮实践,执教者在不断强化网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检查学习,引导学习,引导同学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改善线上学习的状态,提高线上学习的质量。

2.加强观看讲课视频本身的管理。现有的每个讲课视频片段有1个通关题(四个稍长的视频有2个通关题),下一轮可以增加到每个视频有23个通过题。下一轮应该设置认真看过并完成通关的分数,因为我们坚信,只要认真看过、思考过每个片段,就一定有收获、有帮助;而问题提出和讨论可以不记分,因为只要认真思考,学生就会发现问题,要避免为得分而重复提问题,以保证提出和讨论他们认为最想讨论的问题。

3.现场教学的问题要再聚焦一些,每次讨论的时间可以让同学们的参与再充分一些。要让同学们意识到,课程学习的主要问题还是要依靠网络和自觉,现场教学更多的聚焦是在点上。现场教学要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上下更多的功夫,对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方法和参与帮助。

4.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方法架构交代,避免学生在碎片化学习的过程失去体系,忽视体系。

(三)对平台建设的建议

1. 手机观看讲课视频应纳入观看计时

2.网络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计分统计不准,很难看出分值差异是怎么产生的

3.单元作业的计分没有进入总分的计分,避免人力统计

四、后续改进和推广设想

本轮SPOC教学的实践,坚定了继续实践和推广开来的信心。下期,本课程课时数为32,线上学习拟安排为20课时,线下学习拟安排为12课时。

面向其他职前学习者推广问题。一般来说,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学习者是很难自觉主动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这个名称的课程自觉学习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有效推广还是面向学校。学校可以组织选课,可以根据课时多少选择用一定的课时部分或全部网络学习。

课程的职后运用问题。该门课程具有职前职后通用、公用的特点,已有职后的教师培训机构观看,并有意用着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如何面向职后,这是平台需要考虑的,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适应的。

                                                  陈大伟写于201612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