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3-29

  近日,和老师们讨论专业成长较多,也要讨论和名师、名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找出这篇文章,在原有基础上略作调整,发一发。

思考|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陈大伟

2008年8月5日以“专家和专家型教师”为题刊于《现代教育导报》,此处有一定的补充

在四川绵阳工作期间,曾经(大致1996年)读上海师范大学恽昭世教授的一本关于学校发展的书,大致说可以把教师分成三种类型:新手教师,能手教师,专家型教师。我认可了,以后,看到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我都觉得过于复杂,不如这个简单实用。

关于三者的区别,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恽教授的划分,而且我还认为,有的东西是无法精确界定的。但我有自己心中的标准,新手教师不很熟悉教育教学,主要凭间接经验展开教学工作,他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基于书本和别人的经验,新手教师关注如何适应、如何站稳讲台。能手教师自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能胜任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中,能手教师关注胜任。专家型教师是在能手型教师基础上,具有教育教学创造性并逐步形成个人风格(我不太主张“独特”,用了“独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表达上的标新立异并做文字游戏)的教师,专家型教师不仅解决问题有效,而且具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他能清楚地意识就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行动)和创造性;专家型教师是面向未来的,他们生活在未来生活的理想和创造中,专家型教师关注超越与创造,关注意义和价值。

这里有专家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专家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的一类人;而专家型教师就我看来,首先应该是像专家一样生存和生活,其次才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思考或实践。专家主要在成就上,专家型教师首先在思维和工作方式上。

提出专家型教师,我体会:首先是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教育教学这一专门领域下功夫。其次是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让教师从被动接受和消费别人的教育理论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研究者,主动改变和发展。从能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是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一个过程。

那专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呢?我想,应该包括理性、批判、革新、创造。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1)热爱——这是必须的动力,因热爱而思考,因热爱而努力,因热爱而坚持。(2)不满足——这是在自我否定中突破和超越的基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发现实践的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会带来突破和创造。(3)读书——这是借助他人肩膀看得更远,踩得更塌实的基础。我认为,书本、理论和他人经验是自我反思的参照,就是告诉“青蛙”“天比井口大”的“小鸟”。(4)改进——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实践,需要在实践中磨砺。但专家型教师实践是不断改进、不断超越的实践。这是专家型教师与能手的区别,更是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专家型教师是幸福快乐的教师,但这种快乐的源泉不是外部的褒奖,而是在这种自我超越过程中享受的内在的“高峰体验”。5)反思——这是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将经验提升为个人理论和教育智慧并为未来持续超越积蓄新问题和能量的过程。在这五点后面,曾经有老师说,还需要加上理论,我个人认为,定位于教师的角色,能够形成理论固然可喜,但委实不能以是否形成理论来衡量和要求专家型教师,而且不能一开始就把方向搞反了:专家型教师应该主要定位在实践家,而不要首先定位成理论家,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毕竟说的是教师

因为定位为专家型教师,而不是定位成专家,所以眼睛就不能只在结果上,就不是主要看成就,而是寻求一种超越传统、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成为专家型教师也就没有了终点。我以为,你不必等别人来命名,来包装。有这样“名”自然好,但如果没有也没有必要太介意,而且不能太在意。我未必成佛,但我始终有一颗向善、觉悟的心。就算想要有“名”,有了觉悟的心,坚持下去,“实”的工夫做足了,“名”就更容易期待而不至失望,就可能实至名归。这样,成为专家型教师还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需要守住宁静。

现在,该引用这样的故事了:

一位居士问佛于一高僧:“我2年能否悟道?”

高僧说:“你需要10年。”

居士再问:“有没有1年可以悟道的方法?”

高僧说:“你需要50年。” 

欲速不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