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凉山(西昌)现代诗简史(2)

 置身于宁静 2022-03-29

    7、魏海灵办的《海灵诗报》,周凤鸣、谢崇明办的《二十一世纪诗刊》,又是两个女诗人办刊,和晓音一样,大凉山尽出独立的女诗人,她们不群独依,风姿洒洒,黑裙烈烈,散发独特的大凉山现代女性独立艺术气质。

  8、胥勋和的诗歌写作从五十年代始到当下,其穿越数代人的写作历史,在完美自身精神意识自足的同时,其对几代诗人的交流影响,以“大凉山诗歌活化石”命名才显其义。

  9、张修林、王仕勇、胡应鹏等从80年代潜隐大凉山写作至今,在保存写作实力与思想风骨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写作者精神的当下独立。写作是深入血液的一种日常需要。

  10、“大凉山彝族汉语现代诗群体”有几个重要写作现象:

  吉狄马加八十年代的彝族现代诗抒写。阿苏越尔、克惹晓夫、阿黑约夫、马惹拉哈的原族雪符抒写。倮伍拉且的原族图腾抒写。巴莫曲布嫫的彝根史诗抒写,阿库乌雾的混血散文诗抒写。吉木狼格、倮伍沐嘎、吉狄兆林的彝族口语现代诗抒写。阿索拉毅的彝族现代史诗抒写。鲁娟的彝族女性独立意识抒写。孙阿木的陌生化汉语抒写。

  11、发星编辑的《独立》《彝风》,是继《非非》《女子诗报》后成为大凉山在外最有影响的民刊,并已是继《非非》《女子诗报》两刊坚持最久的大凉山民刊后到目前坚持最久的大凉山民刊,同进也是大凉山本土15年来唯一的民刊,在新世纪后提出“地域诗歌写作”,并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
  
  四、大凉山诗人留给我们的思考

  A、胥勋和、周伦佑兄弟、晓音、张修林、胡应鹏、王仕勇、发星等几十年不息止的创作(创造)生命力来源于:1、自身独立性精神修为。2、有方向的写作。3、除写作外,多种身份的散发诗性光焰(编刊、诗理论等)。4、还原写作人性的真实意义,将写作作为一种特殊而美丽的精神生活方式。5、以内心的雪应对世间的黑。6、背靠自已根性的精神出发地,以此眼观天下,自由呼吸,天生自长。

  B、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它所保留的原族文化、山地风光、奇水异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构成一种独特的大凉山写作气场,也可以说是多重混血文化构成诗态。大凉山的山系都是南北纵横相连而又有自已独立的独峰,这在某种地域场境上形成诗人们内积于心的一种大气、超俗、高越的诗性品质,能集群喷发,同时又可独立的双重生存朝向。

  C、“体制外写作“与”“体制内写作”两股朝向的特征与意义:从诗歌的艺术属性及其终极意义,大凉山的现代诗写作有明显的体制内外写作之界分。1、以周伦佑兄弟、张修林、王仕勇、胡应鹏、发星等为代表的体制外写作,20多年来坚持自已独立意识的艺术理念,在民间风雨兼行,保持自已纯粹的白雪般的写作品质,践行诗歌艺术作为精神行而上的天马行空,因为体制外(民间、在野),他们亲沐了真正写作纯度以及修为人生精神大境的一次次不断超越,而在他们身后是如山峰般向上的文本与思想、理论成果,垒积他们人世的精神高度,成为大凉山现代诗不死的真正传奇。2、而以叶延滨、吉狄马加等为代表的体制内写作,在他们进入体制削减自身创造力的同时,也使艺术的纯度与难度变得模糊不清,为意识形态与功名现实的写作获得主流“成功学”的范本,同时这种脱下高贵,朝低(精神层次)的写作严重地浪费了写作者自身的原本才源,使人类创造与探索的天空出现更大的裂缝,当所谓的艺术和政治合谋后,艺术自然变成了薄薄的一层遮羞布,轻轻的风都能撕裂薄布后面的变形面具,变形面具在大地上只有很少一部人拥有,如果它们形成密林与大海,将是人类人文精神纯度的重大灾难。体制内写作是借艺术之名在枯干的柴禾上插满绿叶。

  体制外(民间)写作,在还原艺术诗歌品质的同时,还原人的人性原质,让人这一自然植物,自由呼吸、自由梦幻,真正的诗意栖居于大地,这是人潮湿的情感与肉体的新鲜空气,是人类幸福安康的自由乐园需要流淌的透明水声。当然,体制外写作的人生风险除了不能去软弱无硬性地获取主流社会流行的名利价值之外,还有漫长的黑夜中很多时候的孤独行走,行走的路中有狼有黑暗有死亡的阴影,更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形而上高空,所以体制外写作只给人类艺术的潜隐者与独立思想者,他们在背离俗世价值的时候,在创造人类新的艺术价值,这是他们来到世间的使命或天意所为,虽然到达山顶的只有很少的一部份人,半路上堆满了软弱的叹息和人性的虚弱。

  五、构建大凉山现代诗歌史基于以下重要原因

  1、只有伟大80年代的以来的这批诗人们的创造,才第一次在大凉山这偏边之地撕出现代艺术的天空,此前这里没有现代艺术,有也是局部的、片面的、或殘章的;只有在伟大80年代这个巨大的喷口,大凉山才以这么多优秀诗人们的文本理论构成了大凉山当之无愧的现代艺术性,且是中国独特的现代性。这种艺术现象,唯大凉山独有,中国与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有这样密集的先锋诗人群(民间诗歌潮、彝族汉诗群)。2、在偏远、边地,是潜隐者与冶修者的独立自由天空,在这种山性清亮的品质中,流逝那些空洞,存下精华,大凉山具备了生长现代性与独立性的土壤,由主流汉族先锋诗潮与国外先锋诗潮影响的彝族汉语先锋诗潮,所以这里的彝族获得中国其它边缘民族没有的巨大诗潮影响,所以这里的彝族诗人形成能量厚重的诗群体也就是很自然的。3、我们说大凉山形成的“汉族现代诗”与“彝族现代诗”两大诗群,使其占据了中国现代诗重镇的地位,历史的烟云掩隐了许多重要的部份,站在20多年后前看那场诗歌风云,是应该给其一个认定的位置,不然后人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这是编辑整理这本诗集的目的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伟大80年代,西昌及周边10多个县写诗的人有上千人之多,这在处于边地、边缘的大凉山出现这么多诗人就是一个惊人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伟大八十年代。一个自由思想与精神开放的文化特殊符号,可见当时社会的精神启蒙的泛滥程度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本诗选选自这众多的诗人,入选者是具有一定影响并有实力的诗人,由于资料有限,有许多诗人的作品难以找到,愿以后知情人提供资料,以完历史。首次将攀枝花诗人纳入诗选,是缘于“攀西地区”历史的兄弟情结,从大凉山系看也是一家,他们的探索和西昌诗人许多时候是同步或互联的,多年前我手上曾有一份山杉们办的《裂谷流》现代诗报,后遗失,他们的现代先锋诗歌探索意识给我留下很深印像。还有大凉山布拖县的诗人大拇指,由于无资料只待以后。历史打捞是快乐与遗憾并存的。由于我此前在2002年编辑出版了《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选》(1980-2000),本诗选偏重汉族现代诗人的探索群体。

  2010.3__2011.4 一稿
  2012.4.28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