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本深刻有趣的高分历史好书,带你通读中华五千年历史

 高叫兽 2022-03-29

历史,不是只有单薄的人名、事件和年代。

历史是由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串连起来,有情节、有画面,血肉丰满。

钱穆先生也说过:任何一国之民,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且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

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是我们向前发展的希望和力量之源,更是我们在世界上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今天分享的20部集真实、有趣、深刻为一体的

【中国历史书单】

,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坎坷前行的艰辛不易。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只有真正熟读历史书的人,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价值。

愿今天的

【中国历史书单】

,让你开卷有益。

1夏商西周《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

在历史中,“朝”和“代”是两个概念。

“朝”的说法是在秦以后,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统管全国地方。

所以,夏、商、周在历史中统称为“三代”,因为他们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甚至可以说,他们顶多算是部落联盟、邦国联盟。

史学界之所以把夏、商、西周这三个跨度1000多年的朝代一起研究,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字资料太少了。

以至于在学术界,至今还有一些人否认夏王朝的存在。

尽管没有直接而强有力的文字证明,但是“二里头遗址”“龙山遗址”的发现,以及大禹治水、夏启家天下、太康失国、夏桀暴政……这些精彩的故事,却又提醒我们夏王朝曾经的辉煌。

《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这本书,不是高深的专业学术专著,而是这段历史的入门科普。

了解了夏、商、西周三代,就了解了真真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中华民族。

2春秋《失败者的春秋》

春秋是承前启后的时代。

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难以为继,新的集权制度还没有建立。

春秋乱世,传统家族统治礼崩乐坏、苟延残喘,世人不再奉行周天子的“王道”,而是推崇用强权暴力说话的“霸道”。

如此巨大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物质世界的混乱,也引起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错乱。

就连推崇仁义道德和王道之仪的孔子,也不受强权霸道的欢迎,甚至有人评价他“若丧家之犬”。

乱世丛林,英雄伟人辈出。

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杂多人物和纷繁事件,作者刘勃抽丝剥茧,勾画出一幅春秋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

比如,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齐、晋、秦、楚等大国如何博弈?世家贵族为何从此没落?

这些看似是古代中国的独有问题,实际也是现代世界面临的特有挑战。

过往的春秋乱世,仿佛就像今天的欧洲。

人们渴望统一,又抗拒统一。

3战国《战国歧途》

战国时代,天下陷入连绵不绝的战争中,尸山血海之中,人心渴望统一。

但是,统一六国的秦朝,也仅仅维持了14年,纷争又开始……

由此,作者刘勃说,几千年来的中国,只有两个制度:

周制分散权力,导致纷争血流成河;秦制中央集权,导致贪腐触目惊心。

中国历史就是在“秦制-周制-秦制-周制”中循环往复。

4秦朝《秦崩》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个诸侯轮番登场的舞台,是战争激烈、流血千里的决斗场,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时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传奇帝王秦始皇,他结束了春秋以来500余年的战争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假如没有秦始皇,假如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的局面延续下来,也许中华大地从此分裂成了七个国家,就会变得像欧洲一样零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始皇可以称得上中国的缔造者。

但是,令秦始皇意想不到的是,终结他辉煌时代的人,是他的同龄人:刘邦。

刘邦,与秦始皇虽然只差三岁,运气却比秦始皇好太多。

从泗水亭长到大汉皇帝,刘邦成功完成了惊天逆袭。

中国历史也从秦汉开始,分裂不再是常态,只有统一才是正剧。

5西汉《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这本书描写的是西汉最辉煌的时代,但又不是全面介绍西汉。

作者刘勃,总是擅长独辟蹊径,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历史。

这本书可以视作“司马迁的朋友圈”,刘勃对朋友圈里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等命运各异的舞台角色一一介绍。

如果你觉得《史记》看起来诘屈聱牙、枯燥难懂,建议你先从这本书入手。

那些正史中的只言碎语,在作者刘勃笔下,重新被塑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让我们隔着上千年的时光,向这些古老的灵魂致以温情的敬意。

6东汉《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都说王莽一手摧毁了西汉王朝,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习惯认知。

其实,西汉政权的真正颠覆者,并不是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而是一位理想主义的改革家。

王莽主张废除奴隶制,禁止商人过度剥削,甚至想用孔子推崇的周礼,彻底取代汉朝先前的法制。

可是,激进的改革,却造成天下大乱。

王莽从一介儒生,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建立了新朝。

最终,又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贤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7三国《品三国》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自古至今,三国总是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津津乐道话题。

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都是非真假众说纷纭。

易中天的这部《品三国》比《三国志》更好读,比《三国演义》更还原真实历史。

明明介绍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这段繁复杂乱的历史,易中天却用大白话把这段故事讲得既有趣又有理。

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胜利者的告白。

不管是读《三国志》,还是《品三国》,只能提醒大家要谨记“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你对史学专著不感冒,这本书也一定会引起你对历史的无限兴趣。

8魏晋《东晋门阀政治》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政治进入皇权时代。

不仅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在皇权控制之下,一切其他社会力量都处在皇权控制之下。

即使东汉宦官外戚擅权,三国魏蜀吴鼎足而立,当权者依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权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东晋时代却是一个例外。

自永嘉南渡至刘宋代晋的一百余年时间里,皇权政治沦为了门阀政治,竟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

陈郡谢氏、琅邪王氏、谯郡桓氏、太原王氏……你方唱罢我登场,堂堂皇权竟沦为摆设。

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将带我们拨开那段荒唐离奇的历史迷雾。

9南北朝《悠悠南北朝》

这是迄今为止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白话读本。

南北朝的历史对国人来说算得上是冷门了,《悠悠南北朝》用来入门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朝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讲起,以杨坚灭陈国为结束。

之间经历数不清的政权灭亡和新政权建立,也出现了数不清的乱世英雄及荒淫残暴的君主。

有的政权短短几年间便被覆灭,也有的政权能够坚挺十几年,也有的政权在覆灭后又重新光复,虽然最终也逃不过灭亡的结果。

但在这将近三百多年的动荡中,中华民族融合多方文化涅槃重生,以一副崭新的面貌立于世。

在大乱之后,中国居然没有像中世纪的罗马四分五裂,反而迎来了大治,以空前强大的大一统形式为这个世纪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华民族经历过南北朝以后,才从黑暗走向了隋唐盛世,也在烈火中涅槃。

10隋唐《绚烂的世界帝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代,有关隋唐的书实在太多了。

这本《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作者虽然是日本人,但他以局外人的视角,为这段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解读。

比如,对于常常被史学家一笔带过的隋朝,作家不仅大力肯定了它设计的各项规章制度,甚至对被公认为“暴君”的隋炀帝也予以了高度赞扬,认为他的政治才能远远高于唐太宗。

这本书角度足够清奇,对史料的考据又有绝对的说服力。

可以说,是研究隋唐史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11晚唐《危机与重构》

大唐,一个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时代。

为什么一场明明被平定了的安史之乱,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关键?

原来,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

但是,之后导致的军阀林立、藩镇割据,不但让大唐的国力一次次消耗,最终走向灭亡,更促成了后来大宋重文轻武的思想。

中央与地方斗智斗勇的内耗,才是彻底改变整个帝国走向的根本原因。

12五代十国《一看就懂的五代十国史》

五代十国并不是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割据时期,除了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南北朝时期,就数唐朝之后这个五代十国了。

五代十国,五十四年乱世,十五个王朝统治天下,五十多个皇帝,十几个割据政权……

这是真正的乱世,百姓如蝼蚁,连皇帝也随时可能被取代。

在这种朝不保夕的年代,皇帝们过得醉生梦死。

而普通百姓只要能活着,就属于万幸。

13北宋《汴京之围》

欲问大宋兴衰,先数汴河船帆。

大宋定都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汴河就是汴京城南斜穿而过,斜贯京城,西接黄河,东连淮泗,向南直通长江,天下财货十之五六都由汴河输送至汴京。

1123年的大宋,正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时代。

看似一片繁华,实则暗流涌动。

当时的北宋帝国,外部金、辽、西夏、高丽四国掣肘;内部方腊作乱、群雄四起,国势岌岌可危。

郭建龙《汴京之围》,正是从这个看似最繁华的年代开始着墨。

这是的大宋满朝文武,谁也不会想到,仅仅3年后,繁花似锦的都城汴梁会被异族围困。

他们的皇帝会被俘,妻女会受辱,王朝会一夕倾覆。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每个人都身不由己。

好大喜功、不学无术的宋徽宗,最终将北宋帝国拖入了灭国的无底深渊。

14元朝《元史》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一条条巨大的江流在它们的交汇处合流、激荡、扭转,进而混合、交流,最后融成一体,浩荡东去。

这,在自然界是常见的现象。

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无数个民族碰撞、融合、新生的过程。

元朝的历史,也不例外。

北方游牧的蒙古民族,如同一股湍急的山洪,或者说是巨大的泥石流。

他们从漠北草原上,汹涌地冲向内陆,与颇趋沉寂的汉文化主流碰撞、搏击、渗透、交融。

终于一个制度上糅合汉、蒙传统文化的元王朝建立了起来,完成了全国空前规模的大统一。

15明朝《万历十五年》

1588年1月17日,戚继光这个将星陨落,古老的大明王朝错过了最后一次逆转的良机。

而此时,西班牙的舰队已经整装列阵,即将出征英国,开启海洋争霸的新航海时代。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明朝后期,世界大势已然发生巨变。

僵化腐败的文官集团、被压抑的资本主义萌芽、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矛盾一步步在凸显。

但是,大明王朝的统治阶级并未意识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内忧,也没有觉察到悄然崛起、虎视眈眈的外患。

以至于万历十五年,成了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

16南明《南明史》

南明,一个被历史忽略的角色。

它是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

在这个新旧历史交汇的复杂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变换异常频繁。

既有继承了明朝衣钵的南明朝廷,也有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八旗,同时还有推翻了明朝政权的各路农民义军。

顾诚的《南明史》,自崇祯皇帝在歪脖树上吊开始,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帮助我们理清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读南明史,我们总会有一种不可诉说的悲怆伤感。

因为,自清军入关开始,中华民族的血泪流了三百年。

17清朝《饥饿的盛世》

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国力也最强盛的超级帝国。

但是,乾隆时期的大清帝国,政治局势已经紧张到极点,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六十年。

到乾隆在位末年,大清已经外部列强四起、虎视眈眈,内部起义不断、饿殍遍野。

转瞬之间,大清帝国的国势岌岌可危。

《饥饿的盛世》,没有拘泥于大清王朝一个朝代,而是立于历史的全局,纵览为什么错失了与世界文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机遇。

也没有拘泥于大清王朝一个国家,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看大清帝国是如何在世界强林中走向末路,甚至逐渐沦落为“东亚病夫”。

18晚清《天朝的崩溃》

它讲述的是一场人人都知道的战争——鸦片战争。

很多人以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武器没有对方好,

其实大错特错。

清王朝的失败几乎是历史必然。

僵化的制度,欺上瞒下的官员,沉浸在天朝美梦里不愿醒来的统治者们…….

是他们合力将这场战争带向失败!

如果不愿意一一正视,就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意义。

一个失败的民族在战后认真思过,幡然变计,是对殉国者最大的尊崇、最好的纪念。

19民国《中国近代史》

这是一本从鸦片战争写到孙文去世一百年左右历史小册子。

当时,作者蒋廷黻(fú)还在清华大学教书,原想费十年功夫写部近代史。

结果抗战以后,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一天比一天小。

于是在1938年,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写成此书。

蒋廷黻在书中既没有给历史人物戴高帽,也没有贴标签。

尽管篇幅不长,内容论证却十分严谨而深刻有趣。

流行近百年,名副其实。

20新中国《苦难辉煌》

有一群人,他们在1921年成立了最初只有50多人的组织,28年后竟然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他们在1927年建立了一度只剩80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变成百万雄师;

他们在20世纪初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50年后竟然打败了世界上头号军事强国。

他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走向胜利;

他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不畏惧任何强敌;

他们前赴后继、至死不渝,拯救了中华民族;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英雄。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浴血奋战的硝烟,触碰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不负历史。

这,或许就是读历史书籍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