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设计控制器结构?浅谈串级双环控制的由来

 limao164 2022-03-29

本文主要简单讲讲控制算法理论在工程上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比如,设计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器,是采用单环的角度反馈还是串级双环控制?相信很多做过飞控或者电机控制的人,都知道采用位置-速度-加速度的串级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器设计,不知道有没有再深入的问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要采用串级控制策略?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查到的资料,或者别人都是这么做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很多控制专业出身的人,在工作中或许没有那么突出的原因。其他专业的,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PID调参来解决工程上的控制问题。但是如果你针对一个全新的被控对象,没有参考,又该如何抉择呢?所以,本文就以姿态控制为例,聊一下双环结构的由来。

下面我们就以多旋翼的姿态控制为例,推演一下串级控制策略的由来。

以无人机的姿态模型为例,由PWM占空比指令到滚转角度的传递函数如下:

图片

图片

注:

  • 系统要想稳定,极点必须在负半平面中;

  • 极点离虚轴越远,系统越稳定,调节时间越短;

  • 极点离实轴越远,系统的震荡频率加大;

图中对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分析,由目标指令输入,到滚转角度输出,为一个三阶系统,包含两个负半平面的极点,和一个在原点处的极点,原点处的极点为主导极点,说明该系统,在输入作用下很难保持稳定,不具备较好的动态性能。实际多旋翼飞行器,如果直接给一个目标角度指令,则飞行器不能稳定飞行(飞控的重要性)。

仿真验证:

搭建simulink模型,输入一个角度目标值后,系统发散。

图片

    要想保持多旋翼的稳定可控,则需要进行反馈控制。那选用哪个状态量作为反馈?姿态控制的反馈状态量,可有角速度(IMU测得),角度(状态估计算法得到),角加速度(角速度微分),那如果要稳定有效的控制角度,是只需要角度反馈,还是角度 角速度呢?

当采用滚转角作为反馈时,根轨迹如下:

图片

上图可以看出,随着角度反馈增益K的增大,左边的两个极点,逐渐向实轴靠拢,而原点处的极点也向左移动。说明采用角度反馈后,系统稳定可控了。主导极点先在实轴变化,然后脱离实轴,说明随着K的增大,系统会逐渐震荡,最后极点跑到右半平面后,系统发散,不稳定。

仿真验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角度反馈增益越来越大,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升,但是当参数到了一个阈值以后,系统就会不稳定了。

所以,采用滚转角反馈,能够改善系统的稳定性,使其稳定可控,动态性能有所提升。

当采用速度反馈时:

图片

系统的阻尼比减小,系统震荡加剧,但是上升时间有所提升,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能。

    因此,采用角速度反馈的话,能够调节系统的上升时间,使得系统响应更快。与只有角度反馈相比,左边的两个极点也能提升动态性能了。

仿真验证:

图片

图片

参数越大,系统的上升时间越来越小,最后都能趋于稳定。

当采用加速度反馈时:

图片

采用加速度反馈的话,能够使飞机的震荡频率降低,极点有一段会更往左靠些,这样调节时间会减少一些。直觉上来说,就是相当于给飞机增加了一个阻尼,使其震荡减小,抑制超调。

综上所述,采用各个状态变量进行负反馈控制,就相当于进行整个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而只采用角度反馈进行控制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仿真验证:

如果采用全状态反馈:

图片

图片

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只有角度作为状态反馈,在上升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系统震荡严重,而全状态反馈,可以兼顾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此时全状态反馈的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图片

零极点分布如下:

图片

极点都在负半平面上,而且离虚轴的距离比之前要远,都在实轴上,无超调。

工程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论上可以将极点配置到理想位置,但实际工程上要看能否实现,增益太大的话,控制器输出就会很大,执行器未必能实现。因此,我们还需要考虑输出的限幅。

图片

先看下没有限幅的话,上述参数,控制器的输出。

图片

正常来讲,每个通道的PWM指令,不超过300的范围,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了。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参数,加入限幅。

2、模型中未考虑反馈的传感器模型,以及执行机构模型,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考量。

    以上就是如何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决定你的控制器结构如何设计?反馈变量如何选取?(本文的示例较为简单,实际可能某些反馈变量的引入会引起系统不好的性能,分析方法一致,所以不需要作为反馈变量引入控制器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