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理出行文结构: ①疫情防控(常规情况下),“理”不可缺。(强调“理”之必要性、必要性,表明其积极作用) ②疫情防控(紧急状况下) 若有“理”无“情”,会带来悲剧,有巨大危害;(分析其原因,违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若有“情”无“理”,则有巨大隐患;(强调其不合理,将损害更多人的利益) 只有在“理”的基础上加入“情”的关怀,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③总结,疫情防控,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处理问题时,“理”不能退位,“情”更要跟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03 优质表达 一、好段分享 以理防疫,毋失情之温度 19直1 黄 睿 其实,疫情防控中的情与理,二者本就不相冲突,只是往往有人有所偏颇。有理无情,是在以理之名,行冷漠之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最终影响的是自己;过于重情而对规则不闻不问,肆意行动,此种不理智的行为亦坚决不可取。达到情理的有机结合,方为疫情防控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在理的知道下锚定主要方向,同时用符合情的方式,优先应对危急情况,以使疫情防控更加切中人们的合理需求。 理虽必要,情更重要 19直1 陈天乐 我们的生活需要规章制度形成的“理”,同样也需要感人肺腑的“情”。世事是多变的,难料的,我们也应当做到随机应变,以保护更多人的安全。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也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规章制度是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而建立的,它是一个大的框架,需要我们用“情”去完善它。 在疫情防控时期,理与情共存才能为灰暗的填空增添一抹亮色,才能让更多的口罩之下出现会心的笑容。 疫情防控应先有理后有情 19直1 洪帅杰 2022年1月1日,西安孕妇孙女士因无符合入院要求的核酸检测结果滞留候诊室,致使该孕妇8个月大婴儿流产;同年1月11日,深圳某孕妇经卫健委帮助及时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后顺利入院。两相比较,大家不由地思考:疫情防控应重情还是重理?我认为:疫情防控应先有理后有情。 所谓理,直观来看,便是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防疫政策,如出入外地需出示核酸检测结果,并居家隔离14天等等。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防疫下的理,是特殊时期下的特殊做法,本就具有特定性、针对性,执行之严格必然限制着受众的范围,就如我国刑法的受众是成年人而非未成年人。也就是说,应对“大众”的理,不能用来应对特殊人群。违反了这一点,很有可能使诸如“婴儿流产”的悲剧重演,所以,仅仅有理是万万不可的。 二、参考提纲 情理相通助疫情防控(文章框架) 19直1 曾思超 西安孕妇因无核酸检测结果终使流产,而深圳孕妇却在第三方的鼎力相助下及时入院。情与理,孰轻孰重?我认为:情理相通才能推动疫情防控有效进行。(开头简洁) 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规则,一种标准,有理才成方圆。 情是人民心灵的粘合剂,使社会和谐友爱,使疫情防控有温度。 情理相融,如虎添翼,为疫情防控指明方向,使其蹄疾步稳。 情不在理先,也故然不在其后。二者举足轻重,没有其中一者能够被忽略。理具有权威性,容错率高,情影响力大,但效果不稳定。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刚柔并济,情理联袂齐飞。情合乎理,理外有情。让略显死板的理变得“圆滑”,让看似无稽的情有迹可循。疫情防控的实施不能仅靠强硬的规定,也需要符合伦理,符合人情的变通防范。情和理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关系清晰) 疫情防控难免情理有所冲突,但在特定情况下他们总有可以互相让步的地方,墨守成规只会让问题滞留而得不到及时解决。 情理相通,抗疫一战定将圆满结束,我们必将胜利!(收束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