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医学博士的糖尿病故事【案例解读】

 拉筋拍打 2022-03-30

我的健康我做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和我们一起涨姿势

编者按

如果患者本人是医生,还拥有器官免疫学博士学位,遇到拍拉结果如何?

中秋节前,应邀前往北京香山饭店为清华附中的同学会做一场演讲。接到通知时,我刚从上海回到北京,由于各位师兄师姐都被派往全国各地,我只能“临危受命”,奉命前往。虽然之前参加了几十期的体验营,但还从来没有像萧老师那样做过一场完整的演讲。

当天上午,我们一行人准时赶往了香山饭店,那天的北京阴雨绵绵,香山上更是云雾缭绕,我一边欣赏窗外的美景一边暗想,“这里人杰地灵,望各位大仙今天祝我一臂之力,加油!”

到了酒店,在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孙先生的助理,这位孙先生正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他是北京体验营第十五期的学员,其经历值得一说:他19岁开始行医,曾经在窑洞做过十多年的赤脚医生,从普通的清创手术到开颅手术,居然都在简陋的窑洞里顺利完成!

1979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赴澳洲留学;1983年,考入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器官免疫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创业,现为多家上市公司总裁、医院院长、制药企业董事等。美中不足之处在于,虽然自己精通医学,但是也没能搞定自己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在服用2种降压药:“络活喜”,其服药量为普通人的4倍;“洛丁新”,其服药量为普通人的8倍!这样才能勉强控制住血压;糖尿病:腰间挂配着一个24小时自动注射胰岛素的泵。而体验营结束后,孙先生停用了降压药和胰岛素泵,血压和血糖却完全恢复正常!

之后,我们再次见到了孙先生,发现其气色与精神状况变得越来越好,血压和血糖依旧保持正常,而且从体验营出来后继续保持停药,迄今已经4个月了!他的助理告诉我们,现在孙先生已经完全成为拍打拉筋的代言人了,因为他现在不管是出差、开会亦或朋友聚会,逢人便讲拍打拉筋,而且只要一空闲下来就开始拍打,每天拉筋,还坚持跑步,执行力可见一斑!

见到孙先生时他刚结束了同学会上的发言,内容自然也是拍打和拉筋。听说他将自己之前所用的药物和胰岛素泵全部摊放在桌上,用自己做例子跟同学们大力推荐拍打拉筋,让大家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准备开打。

午饭过后,演讲正式开始。原来这是一场集体生日,大家都是60岁!我心想:“既然全是60岁,都到了耳顺之年,那就好办了,岂不是我说什么他们听什么?”呵呵,一阵窃喜。不过后面的消息又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听说到场的前辈全是高级知识分子:国家一级词作者、画家、医生、大学教授、导演......天呐,就我这样一个才疏学浅之人岂能给他们讲课?!事已至此,没办法,我定了定神,安慰自己:“反正讲的是拍打拉筋,这个他们没学过,术业有所专攻嘛。”

正想着,一位先生凑到我的耳边说:“说实话,我还真是不信你们这套,要不是老同学强烈推荐,而且看到他确实获得了健康,我是坚决不会相信的。”“这还没开始就给我一个下马威?”我只能答道:“您可以不相信我,但是您要相信您的老同学啊,况且听听也无害嘛。”“哈哈,也对。”这位先生乐呵呵的到下面就座了。

演讲开始后,场面相当热闹,各位前辈很给面子非常的配合,特别是在拍打拉筋实操环节,大家都对着自己一阵猛拍,不一会儿,一个个都抬着胳膊问:“我这是什么病啊?”接下来的都是些老问题“XX病应该怎么拍怎么拉?”。我一一做了回答。演讲接近尾声时,我跟大家说到:“大家今天学习了这套方法只要回去好好坚持,你们人人都能活到120岁!等到百岁同学会时咱们再见!”台下一阵唏嘘。其实我确实讲错了,用词不当,应该是“活过”120岁,不应该给大家设限的呀,呵呵~

演讲结束后,大家都很开心,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不过听说只有一位女士从头到尾既没有拍也没有拉筋,而是一直在观察,此人乃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呵呵,还是那句老话:“这已经完全超出拍打拉筋的范畴了,您要不做怎么可能知道它到底好不好!”

拍打拉筋一分钟就可学会,可是人心难改啊!

张起瑞

2011年9月14日

【案例解读】

本文谈到的患者孙立哲先生是位传奇人物。上山下乡的知青那辈人大约都知道他,因为当年在陕北窑洞里当赤脚医生的他,是全国知青的学习榜样。大家如果在网上搜索,仍可找到他在陕北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

本文作者是一位中医,他当年在拿到中医师执照后专程到北京学拍打拉筋,后来也把拍拉融入了自己的中医生涯。对于孙医生的病,他只提到高血压和糖尿病。显然孙医生没把心脏病列入病名清单,而这位中医也只好照单接受。但心脏病实际上是复合病的始作俑者。心脏没病,怎么可能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这种逻辑,专家们肯定会摇头。但光摇头有何用?做做拍拉临床实验不就有答案了吗?

好在孙医生不保守,亲自参加了拍拉体验营。促使他参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一直在服用2种降压药,'络活喜’,其服药量为普通人的4倍;'洛丁新’,其服药量为普通人的8倍!这样才能勉强控制住血压;糖尿病,腰间挂配着一个24小时自动注射胰岛素的泵。”难道仅用拍拉就能代替这么多药吗?

本文未描写他在体验营的具体拍拉过程。但我们从许多其它报告中可见到体验营的情形:无论什么病症、什么年龄,男女老少都按同样程序学习七天的拍拉课,上课时间从早晨6点到下午6点,除了有大约8~9小时的拍打拉筋,还有禅跑、打坐、午休及早、中餐时间。拍拉程序是,除了每早都须拍头、面部,其余拍打部位每天变化,大致是先拍通用部位,从肘窝开始,即心经、心包经所在,然后陆续拍打四肢,再拍全身,如前胸后背、腹部、臀部等等。全身拍完,可算完成一次“地毯式轰炸”,其中有三天辟谷,不吃饭,口渴可饮姜枣茶或温水。

孙医生在体验营也按此流程学习。其心经、心包经出痧相当严重,四肢出痧当然也同样灿烂,可谓全身“变色”,体内的毒都变成了可见的痧和大量从体表、大小便排出的毒物。虽然无论什么病症皆是同一拍法,但统统有效。因为病名听上去五花八门,病因却一样,皆经络不通。其中首推心经、心包经不通,如何证明呢?学员们的肘窝人人出痧便是最好的临床验证。有例外吗?目前尚未见到!

可见孙医生虽未提心脏病,但在体验营首先化解的是心脏病,这也是他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改善的根本原因。用“器官免疫学”的话来解释,可以说心脏是全身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而每个有形器官的功能好坏却取决于其无形的经络是否畅通。这听上去难以置信,但他参加了七天拍拉临床实验的结果已说明问题:

“体验营结束后,孙先生停用了降压药和胰岛素泵,血压和血糖却完全恢复正常!之后,我们再次见到孙先生,发现其气色和精神状况变得越来越好,血压和血糖依旧保持正常,而且从体验营出来后继续保持停药,迄今已经四个月了……他现在不管是出差、开会或朋友聚会,逢人便讲拍打拉筋,而且只要一空闲下来就开始拍打,每天拉筋,还坚持跑步……他将自己之前所用的药物和胰岛素泵全部摊放在桌上,用自己做例子跟同学们大力推荐拍打拉筋。”

我曾在网上看到在一个大圆桌的饭局上,大家正听一个人滔滔不绝谈拍打拉筋,并给大家示范,带领人们一起拍肘窝,气氛非常积极活跃,不少人肘窝很快拍出痧。这位演讲者正是孙立哲。而这次清华附中的老知青们集体过60岁生日的目的之一,就是孙医生想借此机会推广拍拉。文中提到一位女士从头到尾既没拍也没拉,而是一直在观察,此人乃协和医院主任医生。这让我想起了跟协和医院的一件往事。

某次在一友人聚会上教大家拍拉,好几位久治不愈的患者当场见效。一问方知其中有几位是西医,有一位便是协和医院的。于是我应邀到协和医院做了一次拍拉讲座。听众都是协和医院的专家教授。有趣的是,当时的情形跟本文作者描述的类似,大家见到当场在台上示范拍、拉后的患者当场有效,便纷纷提问:“XX病该拍哪里?”“这里出痧是什么病?”等等。

我心里却一直有个问题想问这些医学专家:既然你们见到拍拉有此效果,甚至自愈了你们自己无法用药医好的病,那么你们为什么没有一点好奇心做个拍拉的临床实验呢?显然,专家们只是把拍拉当成了一种临时替代药物的“土法”、“土方”,还根本没意识到拍拉是人体的一次革命。是的,是革命,不是改良。但是这场革命不是革人的生命,而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的大变革。

你可能看上去跟从前一样,上下班,过日子,但你对生命、疾病的观念变了。当然,你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变了。

毫无疑问,这场内在的革命又会使你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你不用打倒任何人,只是换了个念头,重新认识自己而已。

春春

温馨提示:本案例系体验者个人经历,不意味着拉筋拍打对每个人都能产生如此良好的自愈效果;拉筋拍打仅仅是一种健康养生方法,不能替代医学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