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鼓楼下—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30

出来鼓楼大街地铁站,艳阳高照,深深地吸一口空气,看一片蓝天,所遇见的路人都是急匆匆上班的年轻人,女孩子们漂亮得让人晃眼,街道两边没有了高楼大厦,让人豁然开朗,四周是胡同小巷,小巷中四合院一座挨一座,街道两边的门面商铺也别具特色。一种特有的北京气息扑面而来。

不远处就是古朴大气的钟鼓楼建筑。我还是第一次从这座古建筑旁边近距离地走过。我禁不住放慢脚步。鼓楼上的砖瓦墙体,门窗结构,清晰可见,好似能看到一个人的皱纹。有几位外国人围着鼓楼,拿着相机拍来拍去,我从他们身旁走过,可能把我也拍进了他们的画面。

一天我登上景山的万春亭,站在北京中轴线的地标上抬眼西望,钟鼓楼的全景尽收眼底,两楼前后纵置。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悠悠的晨钟暮鼓。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倾听着悠远的钟声,仿佛感受着中华民族经历的繁华,遭遇的劫难。

窗户正对着钟鼓楼,钟鼓楼脚下的百姓平房围绕其周围,高楼大厦在这里是见不到的,因此,走在鼓楼这里,有一种繁华之中的清净之地的感觉。一座座平房的屋顶,鸽子飞舞,炊烟袅袅,一派红尘把钟鼓楼托起。

文章图片1

钟鼓楼

街道的对面是鸦儿胡同。

文章图片2

鸦儿胡同

在后海北河沿处是鸦儿胡同6号院,为萧军的故居,往里面看,已经破败不堪。文革期间由于萧军一家人多,为了不影响写作,他搬到了没有窗户的阁楼上,还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蜗蜗居”。1934年10月与萧红共同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

文章图片3

鸦儿胡同6号,萧军故居

历史悠久的寺庙“广化寺”位于鸦儿胡同,建于明清,1908年,张之洞将个人藏书存放寺中,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即今日国家图书馆的前生,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有“三不”:不攀龙附凤、不外出应酬佛事、不私自募捐化缘。因此口碑很好,坐落在胡同中多了一份低调感。

广化寺的藏经楼收藏有乾隆的手抄本《金刚经》。每次路过广化寺,都被这座佛教寺庙所吸引,寺庙虽然不大,但却散发出一种浓厚的佛教气息。在这种氛围中会真切地感受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境界,领略到佛国净土释放出的巨大光芒。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寺庙中传出的袅袅钟声,荡涤着世间的尘埃,净化着俗世的心灵!

文章图片4

广化寺

广化寺的旁边是“什刹海书院”,是由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创建并任第一任院长,致力于开展禅茶、茶道、素食、书画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繁华深处藏净土”,汤一介先生大隐于市,游走于寻常巷陌,生活于百姓当中,这座书院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特殊的情感。

文章图片5

什刹海书院

胡同深处飘来炊烟袅袅,那是鸦儿李记的烧饼,门前永远是排着常常的队伍。

文章图片6

鸦儿李记烧饼

路过一座看起来低调的四合院,据说市场售价在15亿元,绕道而过,不知为什么,对于这些价格吓人的豪宅我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

文章图片7

前面是银锭桥,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从古至今,繁华不断。

文章图片8

银锭桥

一座建筑或者一个胡同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就是历史。

走在胡同里,好似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一个不经意的早上会遇见萧军,他也要去鸦儿李记买烧饼,也许在那一流长的队伍中会有汤一介,还有姗姗来迟的纳兰性德-----

文章图片9

什刹海

我走在鼓楼下,如同一粒尘埃,随炊烟飘过街巷,如阵风吹过浅海。

我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