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源流】湖南省东安县文氏汝霖公分支源流探讨

 昵称2433919 2022-03-30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东安县文氏汝霖公分支源流探讨

湖南省东安县文氏家族分支繁多,汝霖公分支是其中重要的一支。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朝代更替,资料很少,关于汝霖公分支的源流,传说很多,各有已见,观点不一。本人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觉得有必要写一些东西,一方面就汝霖公支的源流辈份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看法与族人共同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上关于汝霖公分支不当的传言,想纠正一些错误的说辞,统一一下族人的认识。由于本人也是外行,知之甚少,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商榷。
一、始祖汝霖公分支源流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汝霖公不是朝庭名臣大官,因此在史书中是找不到记载踪迹的,家族中留存资料也少之又少,我们想了解汝霖公的相关情况,只能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族内老人世代传言;二是历代先祖碑文;三是族人保存各朝代编修谱书序文;四是当地有关县志史书资料记载。根据这四个方面的信息来源,对汝霖公源流的情况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始祖汝霖公生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殁于南宋端平四年(公元1237年),享年76岁。汝霖公为江西基祖春元公十二代孙,江西永新富田人,小时家境殷实,通读诗书,博学多才,文武双全,聪颖过人,受到朝庭重臣赵汝愚赏识。赵汝愚父亲为江西兵马都监,父子常到永新文家为客,两家互为往来交情颇深。赵汝愚江西为官时就把汝霖公带在身边从事。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赵汝愚获召入朝任吏部尚书,汝霖公随之入朝为贴身侍官。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金宋历年战乱,朝庭日渐衰弱不堪重负。时年,朝庭又发生史上有记载的“绍熙内禅”和“庆元党禁”官臣内斗事件,时任宰相赵汝愚因官场纷争,皇前失宠,被贬湖南永州屯田,为朝庭筹备粮草。其贴身侍官汝霖公一同前往永州,随行的还有赵汝愚300多名家眷及受命安置屯田的上千名前线伤残老兵。
途中赵汝愚病死衡阳,在处置完赵汝愚后事后,汝霖公受命继续领兵前往永州,负责屯田积粮事务。
到永州后,汝霖公欣赏官庄村东溪秀丽风光,逐定居东安十五里东溪大宅坊。据村坊老人世代传言,汝霖公初时建居所于大宅坊,建屯田兵营于马元岗西南,马元岗为兵营养马之地。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因元兵追杀侵入烧毁,元兵侵入时,四世祖如阜公率领民众逃进了舜皇山。后重建居所于官庄。后世子孙繁衍逐渐移居上花桥(今花桥街),寨脚底,黄沙町,白沙村等。历经几百年又逐步迁徒全州,灌阳,兴安,江永,江华,恭城,常宁等县。
汝霖公少年事务朝庭,见识了官场世态炎凉,浮名虚利。非常憎厌官场争斗,奸侫进谗,弱肉强食。特别是亲眼目睹了赵汝愚的冤死过程,看破了红尘,尽力迴避时政,潜心田园生活。历经数十年,偏安一隅的汝霖公广集良田万亩,中晚年后又经营商贸,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名豪。
由于汝霖公少小离家,南宋未期战乱纷争,时政佚宕莫测,不能与江西族人联系,南宋灭亡之后,因文天祥的原因,为躲避元兵追杀,更是隐姓埋名,断绝了与江西永新文氏族人的往来关系,这是江西文氏几百年修谱没能将其录入的主要原因。
始祖传二世祖光电公,约生于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殁于南宋保���四年(公元1256年),享年66岁。三世祖子袖公,约生于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殁于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享年68岁。子袖公娶妻李氏,生殁无考,墓葬地为官庄村钟形岭(见于清朝嘉庆年间《文氏合修谱》)。子袖公生子2人,即如山公如阜公,如山公早殁无考。由于年代久远,汝霖公、光电公、子袖公三世祖生平事迹知之不多,基本失传,其仅有的相关信息有子孙见于四世祖如阜公建于马元岗墓地的碑文上,并世代相传。
四世祖如阜公,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殁于元朝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享年75岁。如阜公娶妻李氏,生殁无考,墓葬地为官庄村蛇形岭。如阜公生子2人,即长子友祥公,次子友忠公,友祥公早逝无考。有资料记载,如阜公由于继承曾祖父丰厚家业,又精明能干,勤于持家,年收入银两数以万计,堪称当地富豪。如阜公去世后,安葬于官庄村西北面马元岗。其子五世祖友忠公于元朝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花费银钱数以万计为父修阡,并请时任县教谕(负责管理教育的官吏)张廷贵撰写墓铭志及碑文,碑文铭记自始祖汝霖公以来的基本情况流传后人。

五世祖友忠公,生于南宋淳佑十二年(公元1252年,殁于元朝延佑四年(公元1317年),享年65岁。友忠公娶妻3个,大房杨氏,二房李氏,三房陈氏。东安县史志有记载,友忠公身材魁梧,性格豪爽,学识渊博,尊老爱幼,热爱公益,济民厚德,轻财仗义,乐善好施,事迹至今犹存。大约在晚年时期,在儿子世宝公世昌公支持下,为方便民众,自筹资金建福惠桥于鲸江口(即今澄江桥);建广福桥于东溪上游(即今新望桥);建广利桥于大宅坊村东面(即今花桥)。

广利桥东面山麓建南岳庙福聚寺,并购山植林以培风景。庙前建戏台,以供村民农暇娱乐。又筑文昌宫于原东安县城内,建福昌寺于县城南门外,在对河赠送106亩田地与永州城内高山寺。友忠公死后葬于仁寿乡小长冲深江虎形山(现今地名待考),县教渝伍渌为其撰写墓铭志,儿子世宝公世昌公为其撰写碑文,并在陵墓旁修建房屋居所以方便后人守墓(预防盗墓,因为先祖于青龙头马元岗的陵墓都被外族盗挖)。
世宝公世昌公为六世祖,自此宗族支派日渐繁荣,人丁兴旺,后裔众多,当今汝霖公支后裔多见于文字传承记载的也都是宝昌二公的支脉。世宝公生于元朝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殁于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享年78岁。世宝公娶妻邓氏,生殁失考。世宝公去世后安葬于广利桥东面山麓,当地民众便把此山麓称为宝公岭以为纪念。世昌公去世后安葬于广利桥桥东右侧,历经几百年变迁及风雨洪水浸蚀,目前已无踪迹。在此,关于广利桥的建桥年代要说明一下,据谱书记载,广利桥的建桥年代应该在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约在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居住在官庄村大宅坊的祖涌公等十九世宗族兄弟,共同筹集资金维修广利桥。广利桥历经300多年风雨浸蚀,破损不堪,在族人努力下得以恢复原貌。目前,广利桥被国家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但碑文上的建桥时间有误,需要更正。
二、汝霖公等先祖的墓葬地址分析
民国七年修《文氏族谱》凡例中明确记载官庄村马元岗一带为始祖传承下来的墓葬地,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为文氏家族所有,但历年多次被外族所侵,清朝晚期还为此打了多年官司,最终官府认定为文氏家族所有,裁定外族归还。本人曾祖父文仪元,清朝未期至民国初期,按族规每2年一次都从全州县城步行到东安县官庄村参加先祖大祭活动。据曾祖父文仪元传言,汝霖公,光电公,子袖公三世祖的墓地基本在官庄村马元岗青龙头一带,后世十多代子孙墓地也都围绕马元岗青龙头修建。但是,几百年来,由于文氏族人大量外迁居住无法顾及,留住当地的族人也没尽到守护责任,先祖汝霖公光电公子袖公墓地多次遭外族的侵占盗挖及土地发掘利用,已很难寻见踪迹。今后,寄希望于官庄村汝霖公后裔加以关注,能否在先祖墓地旧址中有新的发现。
三、汝霖公支的族谱编修及字辈编排
据家父生前传言,曾祖父文仪元曾收藏有清朝嘉庆年间编修《文氏合修族谱》、民国七年修《文氏族谱》及民国三十七年修《湘桂文氏联谱》,参与编修民国七年修《文氏族谱》,因此,对汝霖公支源流概况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可惜,这些家谱共计二十多册,文革时期被红卫兵作为封建迷信书刊收缴烧毁。近年,经常在族群里看到关于汝霖公支源流字辈相关说法,感觉有误,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供族人研讨。
关于汝霖公支系编修族谱,自始祖汝霖公至十二世祖,历经380年,其间族人有没有编修族谱无从考证。到十三世祖充道公良全公,深感修谱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召集众多族内兄弟进行研讨并形成共识,于明朝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编修《文氏族谱》,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编修族谱及字辈排序。
字辈编排从始祖汝霖公汝字起为:“汝光子如友,世元景克文文”(文文两字是因有两代取单名,而用文字顶替),“廷良夫道在可”(良夫道三字是同一辈份,因不同世系分支各种原因在此辈份用字不同),以上辈份共计十四代。十三世祖充道公在明朝隆庆年间编修族谱时编撰世系字辈四句:“高延经绍祖,继守振宗仪,仰受崇嘉永,敬德本先基”。
清朝康熙年间(1721年),十八世祖文汪公及绍旦公汇同族内兄弟,再修《文氏重修族谱》,并编撰新世系辈份四句:“秉礼欲淑慎,斋明自灵觉,修身光前烈,启后益开拓”。清朝嘉庆年间(1815年)三修《文氏合修族谱》(此谱书目前灌阳县黄关镇白沙屯文氏族人有收藏)。
为什么叫《文氏合修族谱》呢?因为世宝公与世昌公已形成两个较独立的分支,迁徒外地且分开时间跨度大,有些分支已独立编修了家谱,一些族内长辈认为有必要把两支进行合修族谱,并得到大多族人的赞同支持,从而成功编修了《文氏合修族谱》。此谱的编修基本上以灌阳全州的族人负责牵头并抓落实。
民国七年(1919年)四修《文氏族谱》,此次编修由灌阳县汝霖公二十四代孙文壁为总编召集人,由各县家族族长共同组成编修局,广泛收集资料及筹集资金,历时一年编撰成功。此次编修解决了几个实际问题:
一是通过到东安县官庄村实地走访排查,进一步明确了宋元明清时代主要先祖的陵墓地址,并描绘成坟山图编入谱中。
二是通过官司手段把被外族侵占的马元岗祖传墓葬地争夺回来。
三是重新制定了相关族规并要求子孙严格遵守。
四是文壁顺应广大族人的意见,认为十八世祖文汪公所编撰字辈虚浮字意太多有失尊庄,在接基字辈下重新编撰字辈四句:“宏开先绪,大启家声,光荣显贵,丕庆昌明”。
本人曾祖父文仪元,有幸入选编修局,参与了民国七年《文氏族谱》的编修工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由文光普召集各县族人,并主持编修了《湘桂文氏联谱》,将湘桂两地文氏各支族人收集入册(共计二十六本),这是文氏族人历次修谱的一次升华和成功范例。汝霖公分支在《湘桂文氏联谱》中占有很大的份量和位置(列为卷首),对于汝霖公分支明析渊源传承后世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四、汝霖公后裔分布状态及几点倡议
据了解,汝霖公后裔当今主要迁徒分布在永州市、桂林市、重庆市,其他地方也有小部分,人口基本上万,仅重庆市汝霖公后裔人口就达六千人。
目前,相对其他文氏分支来说,汝霖公分支从组织机构及修谱建祠方面来说比较落后,只有重庆市武胜县文氏在族长文传良的带领下,完成了索源修谱工作,起到典范作用。造成落后的原因是人员分散各地,缺乏凝聚力与相互间的理解与勾通。
本人在与部分宗亲交流勾通时,都一致认为相距上次修谱已过百年,到了进行再次修谱的关键时间点。但是族人最基本的组织机构还没有成立,缺乏一个有实力及号召力的领导机构,大家都还在等待观望。
目前,在湖南文氏总祠帮助下,汝霖公神灵牌位已入住总祠,但还需要完善很多相关工作。今后还要依靠广大汝霖公后裔去发挥聪明才智和敬祖孝祖的热忱,把先祖的爱国爱家精神发扬光大。
在此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尽快在汝霖公发祥地东安县官庄村成立汝霖公宗亲会,外地各县成立分会,把分散全国各地的宗亲凝聚起来。
二是在条件成熟后,齐心协力完成建祠修谱工作。
三是在湖南文氏总祠统一领导下,共同努力抓好文氏家族文化的宣传传承工作。 
汝霖公二十七代孙  文建平
二0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编辑:文湘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