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溯源|《吴仁禄宗谱》卷首世系简表(草稿)

 天南尘封 2023-04-09 发布于福建


《吴仁禄宗谱》
卷首世系简表(草稿)

前言

《吴仁禄宗谱》卷首(草稿)写于己亥年(2019年),至今已是三年多时间,这期间又从宗亲处寻得“简子世系”等相关历史族谱资料,对先祖仁禄公祖源世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又编写了《惠安吴文化》、《吴氏历史世系中的几个问题》等一系列文章和小册子,坚定了对修谱分“神话、传说世系”、“间世世系”及“近代世系”三个历史阶段的信念,故而重编写此文,为今后进一步编修《吴仁禄宗谱》探路,和族人共同努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部分分支间世世系简介

1、大吴九房

由于兵火战乱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发现一部完整的世系简图,始祖以下世系,据残谱列简表如下:

图片

据族老口口相传,明代时把大吴本村按支系及居住地先后分成九房,但调查统计却有顶大厝、楼仔下房,西大厝房、后房、后厝房、上间房、后门房、典当房、顶房、下房、三房等。2005年典当房率先编修本房族谱,后又有后宅房,顶房下房等分支编修。由于资料缺乏,除典当房、顶房、下房、三房外,暂未知各房之间的关联,待其余各房族谱编修后,可探索支派源流,编成九房间世世系表。

图片

2、吴达老分支

①林坞与院前

宋代吴达老先后在广东惠州、潮州任知州,《泉州府志》、《惠州府志》、《潮州府志》有传,公元1154年逝世于潮州任上,其后裔繁衍于闽泉、潮汕成为闽粤吴氏一大名族。

图片

潮州彩塘目前到惠安大吴认祖归宗的有林坞、院前二村。

二村尊致政四吴公(吴信遇)为始祖。

图片

因历史资料佚失,哪一世系属达老公后裔待查证。

乐叟公有分居柯陇(又称官里,池角吴)

乐听公移居潮阳达濠。

易老公有分支陇美、田心二村。

陇美吴氏世系如下:

图片

潮阳兴让乡世系图

图片

据《陵海吴氏族谱》(公元1917)及院前崇广堂送大吴资料:

图片

其中有误,祠堂为7世淑顺公所建,至今约为500年,也就是说淑顺公生于公元1450年左右,而达老公约为公元1080年前后出生,400年间传了7代,每代约60年,这不符合规律,也证明了间世世系的存在。

②吴一贯与吴逢春

《陵海吴氏族谱》中关于居水尾、洋边、林坞世系摘录如下:

图片

该谱证实了明朝潮州名宦吴一贯、吴逢春为达老公后裔。

③吴福友——吴殿邦

据《延陵吴氏族谱》、《陵海吴氏族谱》及潮阳溪头下厝乡后树脚社《延陵吴氏建衡公家谱》等资料记载:

图片

笔者按达老公分支世系为间世世系待有关宗亲进一步探讨,求证,完善。

3、永春分支

永春岵山镇塘溪村吴坂坑头开基祖吴开府系仁禄公后裔,生于宋仁宗天圣甲子年(公元1024),约于宋英宗年代(公元1064~1067)入永春已传36代,繁衍永春东平港头德化赤水,仙游坑头、晋江龟湖东墓等地,余待考。

图片

笔者按仁禄公生于公元813年,吴开府生于公元1024年,两者相差210年,从年代率推算,吴开府似应为8世孙,待考。

图片
观应公祖父晚成公系黄龙迁安溪山仔后(山紫厚)贵和公第四世孙,于明初迁居岵山大垵。晚成公子长赐号诚信公,生观生、观应、观庆三子。观生、观应、观庆三兄弟从大垵移居吴坂,后观生移居南安金淘,观庆移居南安码头,观应留居岵山吴坂。至今已繁衍子孙二十余代,(包括同治年间十三世孙克买公开基茂霞溪内吴,后迁居五里街西安)。十世孙世我公、十一世孙允耀、允昆公徙迁台湾,十二世孙芳溪公徙迁南平,十三世孙克则公徙迁沙县。

4、德化分支

图片

5、吴彬山——吴英分支

图片

注:

①一说刚直为彬山公三子(待查)

②小浯塘分出古坑、山前和荆山等宗乡。

图片

6、部分宗乡

图片

①吴骥之子景福,宋嘉定(1208-1224)年间隐居连江东塘,为东塘后溪开基祖。后代有繁衍宁德、霞浦等地。

②吴国桢、吴国栋二兄弟生于宋咸淳(1265-1274年),晚年迁居东莲(城前)繁衍至今三十世。

③晋江深沪,旧谱记载祖先兄弟三人自螺阳迁黄龙再迁沪江。另记载寅公与三公同行。

④南宋末,大吴吴岗(稚山公)次子十一郎公移居武荣,长子爽公次子礼孙公繁衍黄龙吴,三子先举公繁衍磁灶梅溪吴,四子立斋移安溪,五子应祖繁衍象畔。
旦公之子文茂移居漳浦。
甄公之子文朴移居晋江,文柱移居仙游。
玉润公之子九成移居北埔。

⑤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仁禄公后裔迁上塘霞茂,公元1384年四世吴退庵迁晋江霞茂。

太荣公元末明初迁居本县洛阳江畔。后代移居盘龙、台湾、鲤城等地。

⑦元末明初,大吴竿岭香山孝子裔孙馨公避强移居印石,后代繁衍小印石、前富、台湾、厦门等地。

⑧元末明初,楼仔下房族人若椿公携子吴文惠等迁移辋川后坑,文惠四子五子繁衍江西。

明初楼仔下房有族人迁往本县一都霞莲铺溪宅,民国十九年左右溪宅遭王氏欺压而废乡,族人散居林边、新亭尾、留山顶、洛阳、浮桥石崎、北峰等地。

⑨明初,后宅房仕雅公移居三十一都前吴,后代繁衍今涂寨陈厝等。

明代,大吴族人移居本县前园(鹰园)。

景侔公自大吴迁居上田,再移后田(螺阳后田),后代繁衍前康等。

大吴族人移居本县东井、东吴、前吴、洪厝围、铁坑等地。


⑩吴国男于明弘治间由德化朱地村迁仙游县西苑半岭,吴发乾于明末清初由德化朱地村迁仙游县赖店山尾村白石。

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仁禄公裔孙吴廷昭、吴廷睦兄弟的先祖自莆田赤石迁入惠北峰尾建居打银大街(今属峰尾镇诚平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吴廷昭和儿子吴国盛自峰尾迁居小溪(今属涂岭镇)。后移居芦朴寨内,复界后开基后宫(今属涂岭镇汶阳村)。吴廷睦派下吴汝积迁居汶阳村洋内,后裔分为4房,其中长房未传,次房居祖厝、新厝,三房居中厝、四房居下苏。

⑫万历年间(1573-1619年),大吴吴氏后裔陆续迁入涂岭驿坂、五社八担、黄田、泗洲等村落。其中族人吴善德开基今涂岭镇寨后村。

⑬明末,大吴张坑海拢三房吴氏兄弟迁入凤北后宅(今属前黄镇凤北村)居住。大吴族人自盘龙(今属惠安螺阳镇)移居今前黄镇前烧村。

⑭道光十年(1830年),吴汪洋自大吴村到惠北龙田耕作,后入籍定居龙田(今前黄镇古县村白鸽林)。

⑮清乾隆年间至清末,净峰七里湖开发,大吴各房闻讯相继迁往,居口湖、大吴(今属赤涂尾)、湖街等地。

⑯大吴公(名讳不详)于清康熙十年(1671)从大吴迁入仙游县枫亭辉煌村陡门。

⑰1926-1929年间,大吴与张坑械斗,香山衍派,竿岭后坑村孝子公守墓裔孙陆续迁出,散入东岭大吴、南坑、西楼,涂岭东洲等地。

图片
图片

……

以上仅是仁禄公后裔分支的小部分,大吴谱图中众多分支待进一步探访,完善。

吴湘文

二〇二三年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