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军好水川惨败,追责时一封文书救了韩琦,还是范仲淹先见之明

 春秋砚 2022-03-30

北宋仁宗时,三川口一败于西夏,宋朝走马换将,以夏竦为主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负责对西夏的防御与作战。

随后,西夏兵指韩琦坐镇的泾原路。韩琦排兵布阵积极迎敌,在好水川却是再次惨败,一万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任福等大将阵亡。

消息传回汴梁,韩琦成为众矢之的。他没有推脱责任,而就在他请罪的奏章到京、即将给予重罚之际,一份公文披露出此次战败另有内情,使韩琦最终仅受小惩。

那是一份战场上捡回来的公文,证明是领兵大将任福不遵命令、轻敌妄进以致大败。但败因尽数归于任福就公平么?人们为什么不怀疑该份公文的真伪呢?

一、好水川悲歌

三川口战役后, 夏景宗李元昊抢在宋朝发兵讨伐前率先出兵,十万西夏军侵入大宋泾原路。

李元昊是个军事天才,对宋情报工作很到位,对宋军动向一清二楚。他谋定而动,以小部攻打怀远城,主力悄然南下,埋伏于好水川河谷。

韩琦坚信宋军有铲灭西夏的能力,因此决定自己正面坚守,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万余宋军自镇戎军经怀远城、得胜寨,抵达羊牧隆城,从而绕到西夏军的侧后,伺机发起突袭

韩琦虽是文臣,也知战凶兵险,因而嘱咐任福,如果没有好的战机,就在西夏军返回的路上据险设伏,不可贸然出击。

行军路上,任福得到西夏军攻打张义堡的消息,当即改变路线、急赴战场。宋军士气高涨,击杀数千敌军。眼见西夏兵败如山倒,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任福下令轻装追击。

一路追杀到好水川口,任福命朱观、武英率部进驻笼洛川,约定次日于好水川合击西夏军。但宋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李元昊的算计之中,将宋军引来的西夏败军正是他派出的诱敌之师

2月14日,任福、桑怿,朱观、武英各率宋军进入西夏军的包围圈。懵懂的宋军发现道路旁有数个奇怪的盒子,任福命令打开,一群鸽子腾空而起,鸽哨声响彻原野。

这是西夏的攻击信号,霎时间,伏兵四起,宋军未及列阵,就被骑兵为主的西夏军冲散。

宋军将士拼死厮杀,经过一上午的激战,时至中午已大部战死、败局已定。主将任福身负重伤,手下劝其突围,任福慨然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随即冲向敌军,寡不敌众落马后,自扼咽喉而亡。此战宋朝众多将官阵亡,仅千余人幸免。

得知宋朝环庆路、秦凤路援军将至,李元昊见好就收,全师得胜而归。

二、谁该负责?

对西夏的崛起,宋朝是高度重视的。因而才会将朝中重臣夏竦,韩琦、范仲淹齐派往西锤。三人均是文臣,却是意见各异。

韩琦主张主动出击与西夏决战,认为分路防守使兵力分散,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应该一举灭夏

范仲淹则认为毕其功于一役一难以实现,应该稳定防御,步步为营,伺机出击,再结合经济封锁,双管齐下才能解决西北问题。

夏竦对两位副使的主张难以定夺,老江湖的他决定责任上移,将二人的主张上报宋仁宗,由朝廷定夺。

长痛不如短痛,宋仁宗及宋廷最终采纳了急功近利的主张。

大政方针已定,但宋朝兵马未及动做,西夏却率先出兵了。主攻的韩琦践行了自己主动出击的思想,派出奇兵绕道敌后,试图打个大胜仗。结果事与愿违,损兵折将。

韩琦这一败,引发了朝堂上的物议纷纷,即将降罪时,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送来了打扫战场时、士兵从任福遗体上发现的公文。

当日,韩琦担心福违背自己的命令,特意追发了一份公文以着重强调军法:“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公文澄清了韩琦的责任,大败是任福轻敌、违命的结果,而任福虽有过,但战死沙场,家属受到优抚。

任福因何会违命?

一则是,宋朝官制文武间牵制、上下级间牵制,任福并非完全受韩琦领导。二则,任福从皇帝侍卫起步,一步步成长,皇帝给了他一定的特权。

任福曾在保安军路与西夏作战,偷袭白豹城,消灭了41个党项族帐,因功擢升为高级将领。任福自认知兵,心有轻视韩琦之意,因而中了李元昊的诡计

历史将好水川之败的责任归因于任福轻敌。其实,即便他是个听话的将领,韩琦的失败也只是早晚的问题。严格地说,韩琦在文臣里算是知兵的,但比起对手李元昊差距甚大。

文人用兵在于一厢情愿,韩琦以为西夏能战的总兵力不过四、五万,而好水川之战,李元昊带来的就有十万之众,且绝大部分是骑兵,野战能力绝对超出宋军的预料。

为将者既不知兵又不知敌,焉能不败。与之对比,范仲淹领兵打仗也不如李元昊,但其战略思想上更胜一筹。在更上一层的高度,范仲淹知道宋朝的优势,西夏的劣势,因而扬长避短,知道短期打不过你,但长期一定能够耗死你。

结语:

宋朝对外战争的弱势,究其根本在于重文轻武的国策。

其实,宋朝的行为也可说是历史上的一次实践,是对唐朝后期及五代十国乱象的反操作。只是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韩琦短暂降职后不久又受到重用。在西北,他与范仲淹一道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日后又成为了宋朝的宰相。

那封公文,历史上从未被怀疑过真伪。原因之一,在于韩琦的为人非常正直。在任谏官时,面对灾荒官员的无所作为,直斥庸臣,使当朝四相同日罢职。四川救灾韩琦真抓实干,使蜀民认其为再生父母。

再者,其生活在名臣鼎出之际。范仲淹等正直大臣同列于朝,如有瑕疵,必遭弹劾,有了这些名臣背书,这件事顺理成章地无可置喙了。

文臣直、武将勇、君主贤,宋仁宗时的败仗只剩制度因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