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杂谈——027剪纸与民俗的传承

 超爱剪纸 2022-03-30

中国人对于吃的学问和吃的习俗,保留传承得特别好。比如过年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中秋要吃月饼,仿佛不吃这些时令的食品,这个节就过着就没有意思了,而且食用这些食物已经成为人们过节的主要形式,甚至不是之一。中国人对于传统民俗食品的传承,向来是有自信的。民俗节令食品已经深入人心,具有普遍的群众性与大众化,大家接受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尽管某些现代人已经不明白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民俗活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到端午,人们便开始忙着包粽子,采买原材料,能包的自己包了,不能包的请人来包,不能请人的,就到市场上去买现成的,家家户户都要吃,所以包粽子的技术与吃粽子的习俗就这样传承下来,经久不衰。

鹿角花(窗花、喜花)

现在趁着热乎劲,赶紧把剪纸往上套,试想,如果一到过年,大家都要贴窗花、顶棚花、碗柜花、墙花、灯花等等,你知道的不知道的各种剪纸样式,人们忙着打扮居室,上供烧香,需要很多剪纸,自己不剪去买也行,有的大小尺寸不适合,或者样式不适合,那就要自己动手剪,因为这,家家户户都能剪。

喜庆有余(喜花)

过几天家里有人要结婚,置办剪纸成为主要事项之一,因为双方婚前、婚后过礼需要很多的礼花,居室内要贴很多的喜花,洞房里还要有专门的坐帐花(洞房花)。因为量太大,还嫌买的不如自己做的好,那就要请村里或者社区里的巧手来帮工,又因为是手工活,家里来了好多人,大家足足剪了一天才完工。

富贵耄耋(寿花)

婚礼张罗完了,舅舅要过寿,除了送寿面、寿桃,上面还要插上面塑的八仙人儿,寿礼上自然少不了寿花礼花来应景,这些用的量不多,自己想省事儿不剪了,去商店买现成的也行。

猪脚花(礼花、供花)

转眼到了年底,新婚的小子给家里添了个胖娃娃,婆家人自然要忙,姥姥家也可忙坏了,要组织娘家人去给娃娃送米面,送衣物,自然少不了各式礼花、各种刺绣的衣物来表达情感。

和合二仙(窗花)

这一年来,经历了立春、龙抬头,三月三、清明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等,这无论哪个节,除了张罗各种食物外,也得给大门、窗户上换换新啊,自己剪的好看不好看,反正是贴上了。

烛台花

大家看这一年来够忙的吧,你家里不忙,别人家忙,你自己不剪,有人请你剪,剪个窗花就像包饺子一样,成了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现在是新社会了,男人和女人一样了,甚至全家老小齐上阵,个个都能剪几把。自己家里能剪,超市里卖的样式也非常齐全。

喜上眉梢、子孙多多(喜花)

瞧瞧,如果社会上都像超哥描述的这样使用剪纸,那剪纸就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东西啦,那么剪纸的传承就不是问题,因为它有了大众化的特点。但是这只是想象,现实不是这样的。人们的生活一直在变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容许人们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方式啦。

是啊,超哥给大家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人们遵守习俗,传承习俗,中国人的习俗保留下来了,受西洋人的影响小了,中国人过成了中国人的样子,甚至把泊来品上也加入了中国元素,过生日吃蛋糕,蛋糕上不插蜡烛了,插上面塑的八仙人儿,上面放着寿礼花。圣诞老人来中国,穿上官服,坐着轿子,甚至形象也成了灶王爷的模样。越来越多的人结婚不穿婚纱了,家里装修也是中式风格啦……

生活方式在改变,越来越民俗化,人们用剪纸的方式和内容也会改变,剪纸的样式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中国人都听主席的话,讲究文化自信,坚守自己的东西,活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用中国人的方式与世界接轨,与世界融合,改变世界,我想这未来的生活,就是主席所描绘的中国梦。

今天的话题,是很多剪纸人的中国梦,剪纸要能传承下去,需要大众的再认可,重要的是认可中国的民俗,剪纸要成为大众化的东西,家家需要,个个能剪,就像包饺子一样。如果不是这样,人们不重视剪纸所承载的民俗,人们不再遵守民俗,那就让剪纸与其他的老手艺一样自然消失,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新鲜事物涌现,老的东西也应该消失。所幸的是,现在剪纸还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中国人春节还贴对联与窗花,婚礼缺了各式喜字还不行,很多地区还在使用各种礼花、供花等等,仍然有很多的剪纸人在坚守这门手艺……

说了这么多,可真够杂的,再来一句话总结,剪纸要传承下去,就要与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一起传承下去,如果没有传统民俗这块土壤的滋养,剪纸这种载体,尽早会像其他手工艺一样渐渐消失,最终进入博物馆。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切磋交流。

今天的剪纸图案,均来自《240种召唤幸运的中国祈福剪纸》一书。

超哥的教学文章比较多,比较方便的查找方法:

1、请大家在公众号主页面,上面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不要在公众号下面的输入框中搜索教程。

2、或者在主菜单找《教程汇总》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