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当中的代表,PD-1抑制剂为癌症的精准治疗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PD-1药物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最成功的疗法之一,引领了癌症治疗的变革。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使癌症细胞死亡。 近年来国产PD-1抑制剂的研究也在飞速发展,自主研发的免疫治疗药物给了患者们更多的选择。而最近,好消息再次传来。 ![]() 一、喜讯!首款国产“泛癌种”PD-1--斯鲁利单抗上市!2022年3月24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PD-1药物斯鲁利单抗(H药,serplulimab,HLX10,商品名:汉斯状®)获批,这是国内第七款获批上市的PD-1单抗,同时也是首款国产“泛癌种”PD-1,全面开启了国内不限癌种治疗的新时代。 据介绍,斯鲁利单抗主要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实体瘤。 ![]() 南京金陵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表示,MSI-H/dMMR实体瘤是对传统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效果不佳的一类肿瘤。虽然该类型患者在肿瘤总体人群中的占比不高,较为常见的为肠癌,约占10%—15%,而晚期肠癌中仅约占5%,其他肿瘤中仅约1%~2%。但这部分人群比较特殊,对免疫治疗更为敏感。 在欧美的临床试验显示,PD-1抑制剂对此类肿瘤疗效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中国也开始进行相关的探索。而斯鲁利单抗的获批上市,无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二、斯鲁利单抗,谱写MSI-H型肿瘤治疗新篇章斯鲁利单抗在国内的首项上市申请,基于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目的在于评估斯鲁利单抗在相应患者群体之中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斯鲁利单抗具备了疗效佳、安全性高、泛癌种适应症等特点。 1、疗效佳 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42例特别关注疗效分析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38.2%,其中有2例完全缓解;68例主要疗效分析人群的12个月生存(OS)率达81.2%。 具体可见,主要疗效分析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7个月(范围:1.1–16.4),特别关注疗效分析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范围:1.1–16.4)。 主要疗效分析人群中,经IRRC评估的ORR为38.2%(95%CI:26.7,50.8;2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特别关注疗效分析人群中,经IRRC评估的ORR为31.0%(95%CI:17.6%,47.1%;1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 据了解,目前国外已有两款相同实体瘤适应症PD-1抑制剂,派姆单抗和多斯塔利单抗。 其中,派姆单抗获批时的数据依据为,整体缓解率为39.6%,其中78%的患者缓解持续超过了6个月。多斯塔利单抗获批的依据为,在dMMR的实体瘤患者中多斯塔利单抗取得了41.6%的出色缓解率,其中包括了超过9%的完全缓解率。 由此可见,对比两款已获FDA批准的药物,斯鲁利单抗的数据毫不逊色,疗效完全可以和国外现有的PD-1抑制剂相媲美。 ![]() 2、安全性高 据秦叔逵教授介绍:该药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患者的总体耐受性良好。 安全性结果显示,≥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在108例总入组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7.8%,而在68例主要疗效分析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2.4%;总人群中导致药物治疗终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5.6%,在主要分析人群中仅有4.4%。可见斯鲁利单抗的安全系数是比较高的。 3、泛癌种适应症 斯鲁利单抗主要针对的是经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型(MSI-H/dMMR)实体瘤,而MSI-H与dMMR是两种常见的遗传异常,带有这些异常的肿瘤分布非常广泛,可出现在结直肠、子宫内膜、胃肠道、乳腺、前列腺、膀胱、甲状腺等多个部位。因此,通过遗传变异特征而非病发部位来区分这些癌症,对于临床治疗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据介绍,斯鲁利单抗在标准治疗上,展示了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望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除了“泛癌种”,斯鲁利单抗已获得中国、欧美等国家临床试验许可,共开展了包括肝细胞癌、食管癌、肺癌、头颈癌和胃癌等高发癌种的临床试验。 ![]()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的MSI-H肿瘤患者数量超过30万,目前国内市场上针对MSI-H晚期实体瘤的PD-1抑制剂较为少见,部分患者缺乏有效治疗,临床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而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的获批上市,有望填补这一需求空白,造福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
|
来自: 独角戏jlahw6jw > 《医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