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主体与背景》 教学设计

 周周周_alin 2022-03-30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体与背景对比形成的视觉美、构图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感受主体与背景对比形成的视觉美、构图美。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热身。

师出示名作《蒙娜丽莎》,问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总结: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主体与背景如果表现的好,画面就会更加生动感人。

出示课题:主体与背景(课件)

二、质疑探究。探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我会看、我会思、我会说)

1. 出示卡通味的蒙娜丽莎作品及火苗与蒙娜丽莎的设计,把完全不靠谱的背景和主体置放,画面滑稽可笑,令人捧腹,学生在笑声中得出产生“恰当选择背景”的思考。

2.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欣赏课本上两组范画(均以置换背景为内容)画面生动有趣。

《男孩》,他活泼可爱,一会儿冲刺、一会儿做着刺激的过山车、一会儿拍着幸福的全家福、一会儿被一只很像老虎的胖猫追得到处跑……他在不同的背景前跑来跑去,就像动画片的镜头频频闪动,又像是一个四格连环画或漫画故事。富有新意,充满创意,形成有趣的画面。

《小猫》,变换四季背景,得到小猫的春夏秋冬。

3.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4.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请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1)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2)不是任何背景都符合主体,选择背景要恰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3)作画时分清主次,不要喧宾夺主。

5.小组活动:如何正确选择背景和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小组讨论、思考。教师引导总结表现方法。

三、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幅有主题的画面,正确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构图合理。

2.学生创作、师辅导。

四、五、作业展示、评价,小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