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魂潘玉良,在民国混乱年代,用鲜血,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画作

 古稀老人赵 2022-03-30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是贝多芬的名句,也是画魂潘玉良的经典写照。她的一生充满荆棘与坎坷;她的一生遍布挫折与磨难。她似金菊,虽秋风瑟瑟却依旧傲然挺立;她如腊梅,尽冬雪纷纷但不改傲然本色。在民国这一混乱年代,她用鲜血,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画作。

潘玉良

幼年不幸铸就傲然品格

似乎从潘玉良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幸。一岁丧父,两岁丧姐,八岁丧母,十三岁被卖到妓院,从此她沦落到的社会最底端。这里的人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人了,只是卖身陪酒帮老鸨赚钱的工具。这里的天是黑的,空气是混的。潘玉良受不了这种灰暗,她要逃跑,被抓被打被虐待依旧要跑,跑不掉她就自杀,一次死不了就再一次。人一旦有了死亡的勇气,她便真的什么都不怕了。潘玉良无所畏惧了,但是老鸨害怕了,她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于是她退步了,既然不能卖身,那便卖艺吧。潘玉良就此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

潘玉良的学习能力是强大的。她用极短的时间学会了多种曲艺,迅速跻身名角之席。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自由,是独立,是如飞鸟般畅游天地。为此她一直渴望着,努力着。似乎是她的努力感动了上天,不久后她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那天,新上任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与友人在此处设宴,潘玉良被派去唱曲献词。许是渴望离开的心过于强烈,潘玉良的曲中也带上了些许自由的味道,这让台下的潘赞化有所触动,他开始打量这个女孩。普普通通的长相又是青楼出身没学识,谈不上优秀。但不知为何,她眉宇间的清高与孤傲却深深吸引着自己。

为了更好的了解潘玉良,潘赞化开始频繁与她接触。越接触他越发现潘玉良不仅为人清高而且颇有才学,更难得的是她那么的理解自己,了解自己。剧作家廖一梅说: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份了解使得潘赞化最终决定,为潘玉良赎身。

潘玉良与潘赞化

青年奋进成就传奇事业

弱者顺从命运,强者掌握命运。潘玉良便是那掌握命运的强者。逃离了青楼的潘玉良顺利与潘赞化结婚了,那一刻一个崭新的潘玉良诞生了。刚刚自由的潘玉良疯狂的吸取着外界的营养,她想学习了解更多。潘赞化很欣赏她这种刻苦的精神,于是他开始教潘玉良各种知识。

在潘赞化的教导下,潘玉良学习到了许多,其中她最喜欢的便是画画。潘玉良似乎就是为画画而生的,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刘海粟办的上海美专。

考上大学后,潘玉良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正式的绘画技巧。那时裸体画法刚刚传入国内,这种开放自由的画法深深吸引了潘玉良。她被画中的人体所吸引、沉沦。于是她想尽办法去尝试,没模特就去浴室偷偷画,实在不行就自己当。

但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她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赞扬,反而被人侮辱责骂,甚至连潘赞化都不能理解她。潘赞化说:

“我的原配,即便和她结婚多年,我也未曾看清她的身体,你却要把身体给全世界看!”

众人的误解使得潘玉良悲伤之极,为了缓解这种心情,也为了更好的学习绘画技巧,她选择出国留学。她先后去往法国、罗马等地。在这里她学习到了更为精湛的绘画技巧,有了更为成熟的绘画理念并逐步形成了

“中西和于一治”和“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独特艺术主张。她的画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她的名声越来越大,成就越来越高。她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潘玉良的画

成名后的潘玉良选择了回国,她想回国将自己的绘画心得传授给其他人。听说潘玉良回国,各大美术学校纷纷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只要封建思想存在一天,新兴艺术便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人们抨击她,破坏她的画展,甚至一边向她学习绘画技术,一边在背后诋毁她。面对这种欺辱,潘玉良没有像之前一样选择忍受,而是勇敢的进行反抗。她曾说:

“我的一生,是中国女人为爱和理念争取女人自信的一生。”

她用自己的实力给了无知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晚年念情无奈孤身漂泊

1937年潘玉良再一次前往法国。站在临别的渡口,望着双鬓花白的潘赞化,她心如刀割。她渴求潘赞化能挽留一下自己,这样她就能为放弃梦想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潘赞化没有。潘赞化是宽容的,尽管他不理解,但是依旧愿意放潘玉良去追求自由。临行前,潘赞化送给潘玉良一块怀表。

“要是想我了,就听听怀表,那就像我的心跳!”带着对潘赞化的无限情思,潘玉良来到了法国。在这里,潘玉良为自己立下了三个原则。

一不加入外国国籍,二不卖画,三不恋爱。此后她终身坚持着三不原则,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也始终没有违背过。

潘玉良自画像

1959年,潘玉良成为首次获得巴黎大学多尔烈奖的中国女性。同年,她的画展在世界各地大获成功,得到了无数好评与称赞,甚至被挂进了卢浮宫。但也是这一年,在潘玉良达到了人生最高峰的时候,潘赞化离世了。

这个打击对潘玉良来说是致命的。她失去了家,失去了她与祖国的唯一牵挂。从此这世间便只剩她一人,独自流浪,独自奔向未知的前方。

1977年,在独自于异国他乡漂泊了18年后,潘玉良离开了。在临终前,她用颤抖的声音嘱托自己的老友,请求他将自己的画作与怀表一起寄给潘赞化的孙子。她相信她的灵魂能随着这些东西一起回到那个她渴求了多年的家。

出身于淤泥却不染浊气

民国乱世,多少人在世俗烟火中陷落,又有多少人在红尘烦扰中沉沦。唯有潘玉良,不惧艰险与挑战,迎难而上,像九天之上高高飞舞的凤凰,跌入烈焰却浴火重生;如龙门之外奋勇向上的鲤鱼,黄沙扑面终一跃为龙。经历千百磨难不改本心,承受万千诋毁依旧笑之以歌。潘玉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绝世的画作,还有她那不屈的灵魂之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