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手喝白茶,准备3个基础茶具就行了,其它的都是添头

 小陈茶事 2022-03-3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段时间很爱整理茶具。

每到暖和的下午,都会将它们洗净、擦拭,然后一件件归置在茶盘上。

眼望着这些光洁如新的茶具,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百般喜爱。

也是在整理时的不经意间,才发觉茶室里的茶具比之前多了许多,如同各自有了玩伴,茶室中热闹非凡。

而有些茶友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泡茶所需要的茶具不过就是盖碗,要那么花里胡哨干嘛。

都说差生文具多,可对泡茶来说,却不仅仅只是一套盖碗的事情。

因为只有将茶具选好了,选对了,泡茶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就好似学习,学得越深,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泡茶也是这样,越熟悉它,才发现要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若止步不前,不愿去了解茶,去了解茶具,那是泡不出好茶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故而今天讲讲,平时泡白茶,定绕不开的这些茶具。

《2》

泡白茶,最先要准备的茶具,就是盖碗了。

对于很多还未熟悉泡茶的小白茶友们来说,“盖碗”二字想必已经是如雷贯耳。

仿若从买到白茶那一瞬间,盖碗就如影子一般“阴魂不散”地紧跟在后,是没用过也听过一百遍了。

那么何为盖碗呢?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

在《中国茶叶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盖碗,饮具,多见瓷具。”

而这样上配盖、下配茶托的形制茶具,在现代茶馆中也极为常见,可谓是当年时下流行的泡茶用具。

比如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就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于是便用盖碗泡茶,且果然,泡出来的茶是色香味俱在,确实是好茶叶。

可见好白茶和盖碗,是一对良配。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茶的香味对于喝茶来说那是很重要的。

毕竟喝茶不闻香,何来品茗之雅趣。

可若以市面上同样常见的盏、壶泡茶,因其直筒状的封闭外形,不仅不利于茶汤浓淡的调节,紫砂壶的双重毛孔结构,还极易把茶原本的香味吸附过来。

是香气易散失,也失去了泡饮的乐趣。

而白瓷盖碗不同,经过上釉后,它的质地是细腻的瓷质结构,摸起来光滑而不粗糙,是绝不会有吸香吸味的可能。

反而有了釉料的保护,茶叶的滋味才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

此外,这种瓷质的特点,还使得盖碗不容易沾染茶渍,在清洗的时候能轻便地处理干净,不需要大费周章地找寻死角,清除污垢。

还有上大下小的结构,也是盖碗能够保留茶本味的关键原因。

盖碗敞口大,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出水的角度和大小。

泡茶出汤时,茶汤顺着较大的开口处,就能够快速地直泄而下。

在这样迅疾的速度下,白茶内部原本的营养物质便匀整地释放出来,于是,茶汤滋味是既不苦涩也更鲜香淳爽。

所以,白瓷盖碗和好白茶是相生不相离的好兄弟,滋味之间的起承转合,是离不开盖碗的质地和结构的。

既知盖碗的好,买的时候也要选对。

新人选用盖碗,最好是基础款的白瓷盖碗。

容量最好适中,以标准盖碗容量110毫升为准,无论是手大手小的人用起来都会顺手。

在泥料选择上,也是以不烫手为第一原则,如拉胚略薄的盖碗,不仅散热快,也更容易上手。

碗沿要宽一些,不容易烫手。

以这样的盖碗泡出来的茶,盛出来的定是鲜爽的味道。

《3》

有了盖碗,少不得要准备到公道杯。

因为注入沸水后,茶与水不能接触过久,否则滋味就会变得苦涩,所以需要及时出汤。

而出汤也是要快的。

像上文只用盖碗的茶友,若直接将茶汤从盖碗中倒出来,不仅速度慢没有办法做到分汤均匀,还有可能会不小心把碗中的碎茶顺流进杯中,喝起来那一定会有点狼狈了。

所以在这时候,公道杯就“正义”地出场了。

所谓公道杯,也叫茶海,又称“匀杯”、“公杯”,是现代泡茶的用具之一,它的作用正是将刚泡好的茶汤,均匀分出。

这“公道”二字,就在这“匀”当中。

在喝茶的时候,独自慢饮,往往不会去注意茶汤中每一冲的浓淡和多少。

毕竟自己喝茶,没那么多讲究。

但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待客之礼,即使不提,也不得不放在心上。

分客饮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一视同仁,这不仅是对客人的照顾,也是彰显主人周到的表现。

若杯中茶,前一杯浓,后一杯淡。

对坐的客人面面相觑,不但会尴尬,也难免心生猜疑。

而在斟茶时使用公道杯,便能很好地掌握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汤的多寡。

每一杯都几乎是一样的,如此,便是行了待客之礼。

公道杯在材质的选用上,常见的有金属、玻璃和陶瓷。

透明的玻璃材质是较为推荐的,因为分汤时能够很直观地观察茶汤颜色与清浊程度。

且玻璃晶莹剔透,对于刚冲泡好的茶汤还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这公道杯,还真是好。

《4》

品茗杯,是必不可少的。

“茗”有茶的意思,品茗,也就是品茶。

所以品茗杯,就是观察茶汤汤色和味道的茶杯,是泡茶时不可忽视的主角。

想想看,若出汤的茶水,没有器物盛装,如何能享受到茶水新鲜的滋味。

故泡茶喝茶,品茗杯是不能缺少的。

但小小的一个茶杯,挑选方法也是极为讲究的。

首先是材质,最好选用光滑通用的白瓷质地。

一来是茶杯颜色干净,喝茶的时候不会喧宾夺主,可以使人一心一意地欣赏茶汤的颜色。

二来,依旧是方便清洗,茶渍不会残留在茶杯上,看起来是清爽美观。

其次是品茗杯的体积,一定要保证不能过大。

过大,就做不到一啜而饮。

像英雄好汉在草庄的豪饮,若还再配上几两鹿肉,那真不是喝茶,是喝酒。

喝茶,还是得风雅地细品,边品边思,那才有味道。

不然,何故叫“品茗杯”?

此外,若茶杯容量过大,汤水也没办法均匀地分摊。因为公道杯就那么大,这分一点,那分一点,剩下的茶杯能分到的汤水自然就少了。

如此,这过大的茶杯,对于后分者可谓是极度不友好。

再来,茶杯的外形结构也需要注意。

买茶杯通常来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品尝茶味,可要是挑中了敞口过开的茶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毕竟杯口过于敞开,是不利于茶汤聚香的。

经过沸水刺激的芳香物质,在白茶汤中是尽情释放。

而第一冲的茶香味,是最为精华的,浓郁的香气混合着热气徐徐而上,经过敞开的杯口,便大摇大摆地出去了,实在可惜。

除了这点以外,杯口太大,饮用的时候也需要去抬头才可以饮尽。

若独自饮用倒还罢,请客之时做出这样的动作,是有失礼仪的。

然而结果更没想到,费力喝到的茶汤,味道还散去了不少。

太不应该了。

《5》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茶具也是一方茶。

茶具对于好茶,相当于左手之于右手,是一样重要的。

茶具选好了,不仅用得趁手,白茶的香气和滋味也才能原原本本地释放出来。

若少了合适的茶具,茶再好、手法再对。

都不香。

很多人只顾饮茶、泡茶,却忘记了盛起汤水时最重要的茶具。

而不知茶中的门道,喝茶,自然也就一知半解的原地踏步。

一味喝,是喝不懂的。

学习到一半,转头来还是得认识茶具,买好茶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备好这些基础的茶具,这好茶也就来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