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的书。特别是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度疯狂输入,几乎是有空就去泡在图书馆里。但现在,那么多年过去了,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读了哪些书,大部分书却似乎被记忆遗忘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了很多书,却好像什么都没读”的情况呢?现在想想,大概是错在了下面几个方面。 1. 只追求速度 贪多嚼不烂。因为想读更多的书,所以我的阅读速度飞快。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书都过眼不过脑,除非本身书很突出,或者正合我口味,不然都没留下什么印象。 2. 没有做读书笔记,没有写书评 没有做记录,以至于书读了也接近于白读,有的甚至连看到书名都不记得我读过了。反观工作后读的那些书,大部分都是写了书评的,虽然有的书也不是特别推荐,但总算有了印象。 3. 读过后没有总结和反思 做了笔记的,虽然会记得自己读过,但书中的精华,如果没看笔记,也大部分只是个模糊的轮廓。甚至干脆就把全部记忆都停留在笔记里,而不是脑海里。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总结,没有把整本书的精髓用自己的话总结一遍,也没有把书和书对比着总结和反思。这也是以后读书要注意的。 4. 读过后没有用到书中的内容 最关键的,我觉得还是没有把从书中学到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特别是干货类书籍。如果没有用起来,就相当于是闲置的锅碗瓢盆,除了落灰和占地方,根本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