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黄山五星 2022-03-30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洞港泾

洞港泾集镇位于杨园镇南部,距镇有3.7千米。《重修常昭合志》载:“洞港泾在元和塘西,旧属归政乡,距城三十六里,实测三十二里,街一道,有李王庙一所。”洞港泾集镇历史悠久。唐元和三年(808)苏州刺史李素重浚元和塘,洞泾港为元和塘十八泾之一,其水流穿越全镇,因此得名。街镇中心段,有一座大王庙桥,沟通南北来往。街的中段大户朱姓有一幢三进之宅,名为逍遥厅,大院子里有假山花木,有榭亭台,有鸦片铺,有赌场,从早到晚,热闹非凡。街上行人,比肩继踵,商店摊贩,生意红火。集镇店房,傍水建筑,均为低矮平房,偶有小楼一二。街道狭小,弹石路面,街长近300米,上下岸均为店铺。清光绪年间,里人朱文海等在此创立仁济堂,捐田50余亩,行慈善,济贫困。宣统二年(1910),自治公所赁朱氏之屋,创办图南小学。民国时期的图南乡;新南乡乡公所,均设于此。旧时,洞泾港没有公路,水路交通却为便利。有航船3只,轮船1班,天天开航。南达苏州齐门货运集散地,北通常熟南门四丈湾商埠,西近无锡甘露大集镇。故而洞港泾集镇商店林立,街市兴盛,素有“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之称。1962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之北移杨园镇,洞港泾集镇市场经济明显减弱。

几间旧屋,残垣断壁,三五个老人,熟悉又陌生......再回古镇,遇见的都是回忆,涌起的都是乡愁。举起相机,内心很多惆怅,是我来的太晚,能记录下有意义的东西实在太少。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这一次,走进洞港泾,翻阅历史记载的文字,也只能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踏进老街区,萧条和破落是给我的第一印象。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走访古镇老街,每一次都会满怀期待,但最后都会落寞收场,匆匆而来默默离开。老街残留的痕迹多少带了点心酸,以至于很多人的乡愁里写满无奈,值得惦念的东西很多,但缺少意识的保护有了今天不可挽回的局面。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尽管桥上写作胜利桥但当地人都叫大王庙桥,最早这座桥是石桥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在每一栋古建筑前停留,有些早已人去楼空,有些已成废墟,看一眼,依旧觉得它很“美”,历史的魅力让它们在百年之后还有人来瞻仰,建筑之美,废墟之美,也是一座古镇的人文流传。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这里不再有小巷深深,一砖一瓦却依旧带着历史的温度,想象每一栋建筑里曾经演绎过的故事和传奇,内心很有感触。拂去那一层时光所留下的灰尘,当耄耋老人在一件古物前潸然泪下,当万里之遥的游子面对先人的遗迹感慨万千,莫不是内心深处生发的大情怀使然。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在这里踟蹰前行,情不自禁追逐着尘封的味道和历史的气息,那也是一股强大的信仰的力量在击打着我的心扉。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李王庙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这口井上面写作1966年10月,也许更久,久的忘记时间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目前古镇很萧条,到处都是破旧倒塌的房子,镇上的人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一些老房子因为安全问题,也只剩下空房,我拍下这些照片记录它现在的模样,也许几年后我们再也看不到......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乡里传说

洞港泾的来历


杨园镇南境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南北两岸有一些店铺,买进卖出,倒也热闹。一日,河南岸的大王庙里来了个老和尚,每天早晨在河边席地而坐,轻声念经。有些农民觉得好奇,围上去旁听。不几日,大王庙河对过的岸边也坐着一个和尚,年纪与河南岸的和尚相差无几,口中喃喃自语:“你念经,我念经,两个和尚同念经;男人听,女人听男女老少都来听。”两岸听经的农民日渐增多。河南岸的和尚想招来更多的听客,忽地站了起来,手中捧着经书,提高了嗓音,依经书条文,开讲起来,念经变成了讲经。河北岸的和尚立即效法,高声唱道:“你讲经,我讲经,两个和尚站起身,隔河对岸同讲经。”为了让两岸听经的农民能听到两岸和尚讲的是什么经,当地庄主在大王庙造了一座拱形石桥,叫大王庙桥。从此以后,听讲经的人越来越多,大王庙香火也越来越旺,两个和尚“同讲经”故事在四乡八邻越传越广,于是,这条河道的名字就用它的谐音,叫“洞港泾”。由于两岸店铺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火红,逐渐形成了小镇。从此,小镇的名字亦叫“洞港泾”。

常熟古城记忆——和旧时光来一段温暖的对话

“常熟出南门,吕舍第一镇”

苏州齐门外,洞泾第一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