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过敏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风湿免疫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执 笔:孙金峤,农光民 制订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曹 玲(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陈 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陈志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邓继岿(深圳市儿童医院);韩晓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郝创利(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刘传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刘恩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刘瀚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卢 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陆小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农光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昆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盛文彬(杭州市儿童医院);宋红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孙金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 新(西);王晓川(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秀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吴凤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吴小川(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星东(厦门市儿童医院);吴洋意(《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徐保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杨 军(深圳市儿童医院);杨思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殷 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海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赵德育(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赵晓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跃杰(深圳市儿童医院);周小勤(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 Vol.37(3):161-168 关键词 通讯作者:王晓川,电子信箱:xchwang@shmu.edu.cn;申昆玲,电子信箱:kun_lingshen@yahoo.com.cn 1 RRTIs的定义 国内RRTIs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根据年龄及部位不同,将RRTIs分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反复肺炎。感染部位的具体化有利于分析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强调反复上、下呼吸道感染是要将感染性炎症与过敏性炎症区分开来[1]。 不同国家和不同作者采用的RRTIs定义有所不同,但方法一致,即都是根据感染发生的次数。临床上对于发病次数尚未给出明确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未达成一致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RRTIs的定义中没有单独列出反复中耳炎或反复咽炎及扁桃体炎等特殊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参考国内外文献的结果(表1)[6-10]。 2 RRTIs的临床诊治原则 (1)根据临床呼吸道感染表现及病史询问,依据RRTIs的定义确立诊断。(2)进一步明确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因。许多宿主自身的因素是引起RRTIs的重要病因,包括免疫缺陷、呼吸系统结构异常及其他系统疾病[1]。(3)急性期治疗根据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和用药,如有其他基础疾病针对病因治疗。(4)管理和预防RRTIs的发生。RRTIs患儿未发现潜在病因,随访、宣教和管理以及适当使用安全和研究证据较充分的免疫调节剂[2]。 3 RRTIs的临床发现 鉴于我国患者对医生大多是随机就诊,学龄前期RRTIs的患病率为10%~20%[11]。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儿,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根据上述RRTIs定义询问既往呼吸道感染的频率和部位,发病间隔时间、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RRTIs。 (1)对符合RRTIs定义、明确RRTIs诊断者,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制定诊疗方案。(2)对可疑RRTIs者(发病次数或临床表现疑似RRTIs,如次数频繁但病史陈述不清等),进行宣教和管理并随访以明确诊断。(3)对不符合RRTIs者,予以排除。 4 对符合RRTIs的常规评估 注:(1)起病时间,患儿6月龄内起病应注意排除先天性疾病,尤其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和固有免疫缺陷、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等[11-13]。(2)感染病原种类,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种类,如反复细菌感染应注意排除抗体缺陷病的可能[14],如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多见,病情不严重,病原特异性不强,则先天免疫异常可能性较小。(3)感染累及部位,反复肺炎存在免疫或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可能性较大[4,11-12,15]。表2概括了病史问诊的主要内容、价值和提示。 注: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16];合并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应注意过敏在RRTIs中的作用[17],皮肤青紫或杵状指(趾)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或慢性肺病的可能[18];浅表淋巴结肿大应注意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异常的可能[11,19];上呼吸道的体格检查,应注意扁桃体、咽后壁、鼻腔和耳部及乳突的体检,有利于发现潜伏病灶和异常的淋巴组织增生及结构异常[20]。表3为体格检查关注重点和意义。 注:对血常规的关注可以帮助了解多种免疫相关状况。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评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评估;嗜酸性细胞的评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评估。C反应蛋白对感染的病原种类具有一定提示作用。表4为血常规部分指标的意义。 5 特殊检查 除上述常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措施之外,对部分较严重或治疗困难的RRTIs患儿可采取专科性较强的特殊检查。这样更有利于及早发现潜在病因。 应同时检测血清 IgG、IgA、IgM、IgE。注意不同年龄段Ig水平不同,医院检验科或儿科医生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判断Ig结果[26-27]。4岁内IgA水平很低不足以根据其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性IgA缺陷病[28]。IgG、IgA、IgM 水平过高和过低均为异常。IgE升高可能提示过敏[29]。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复杂[30],除了某个亚群完全缺如,判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尤其是绝对值)的临床价值应结合临床各项指标综合判断或转诊给临床免疫科医生。 注:过敏原特异性IgE对于辅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并引起呼吸道症状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仅仅是过敏症状被误以为RRTIs,还是因存在呼吸道过敏而易发生RRTIs,需要临床医生个体化综合判别。部分患儿这两者可同时存在[31-32],治疗时应兼顾。 6 病原学检查 并非所有RRTIs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缺乏局部病灶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多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病原学检查对于指导针对感染的临床用药具有价值。 7 对RRTIs进行临床分类和鉴别诊断 RRTIs需进行上、下呼吸道感染类型的鉴别,与过敏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鉴别,具体可参见文献[10-11]。 8 RRTIs及可疑RRTIs的常规处理和管理 9 常见RRTIs类型的处理原则 RRTIs诊治流程见图1。 10 转诊条件 对于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的RRTIs患儿,普通儿科的诊疗技术无法明确诊治者应转诊至相应专科进行进一步诊治。 (1)RRTIs尤其是反复化脓性中耳炎、反复肺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者,和(或)存在免疫功能检查异常者,转诊临床免疫科或感染科。(2)反复肺炎者,发现肺部影像学存在明显异常和(或)肺功能异常者,尤其是婴幼儿,转诊呼吸科。(3)通过临床诊断疑似存在过敏性疾病伴或不伴过敏原检测阳性者,治疗应注意兼顾感染和过敏两方面。必要时可转诊呼吸科或临床免疫/过敏科。(4)RRTIs以中耳炎和鼻部感染为主者,与五官科医生共同诊治。(5)合并其他系统疾异常者,如存在心脏杂音则转诊心内科。 参考文献 (略) (2022-01-15收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