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几率越来越高,我们身边的老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用药种类多。但是,随着肝肾代谢功能下降,老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也在减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甚至带来死亡的严重后果。 哪些老年人常用药,服用不当会引起严重副作用?二甲双胍是二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用于控制血糖,但二甲双胍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腹部疼痛、呼吸急促以及疲惫等。此外,某些磺脲类降糖药有导致严重低血糖风险,应尽量避免使用。切勿多种降压药联合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降压,却极其危险,因为短时间内的血压骤然下降,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再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导致脑部血管血流缓慢,容易出现凝聚的症状,最终会诱发缺血性脑水肿。部分人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后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肌肉细胞崩溃,肌蛋白导致肾脏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肾脏衰竭,危及生命。 比如,如果长期或短期大剂量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可增加胃溃疡的风险,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肾脏功能,使心脏衰竭恶化;超剂量服用乙酰氨基酚,同样会损害肝脏,导致肝衰竭。传统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往往存在胃肠道副作用、耐药性增加、依赖性强等问题。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而且药物代谢时间长,药效会导致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佳、倦怠嗜睡,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神经功能障碍。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老人和家人要及时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停用、减量或继续治疗。不过,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必过于恐慌。实际上大部分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很快就能耐受的,不适症状也会在耐受后消失。医生在选择药物前,会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权衡好获益和风险,因此患者只要按医嘱用药,不用太过担心不良反应的问题。老年人常见的用药误区如前述案例,很多老年人会多种药物一起吃,或者由于记忆错误,存在重复吃药的情况。然而,多重用药(5种以上)往往涉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功效对抗,以及产生其他副作用的问题。而且,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饭后、空腹或睡前等特定时间服用,而不能一概混着一起吃,比如糖尿病的优降糖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二甲双胍应饭后服用等等。因此,建议老年人或家人应把用药的相关信息做好清晰记录,包括疾病对应的药品名称、剂量、频次、时间等,对于超过5种以上的药物,建议咨询医生做整体的用药评估。 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自以为了解自己的病情,存在自行加减药量、实际上,很多慢性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来控制,自行增减剂量或一旦停药,必然会导致各项健康指数的反弹,导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很多老年人病急乱投医,听信所谓的祖传秘方、偏方。经常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滥用中药秘方。还有老人相信保健品广告,而拒绝服用正规药品。其实秘方、偏方根本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而保健品更不属于药品,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效果。总而言之,因多疾病共存和用药特殊性的问题,老年人用药要格外慎重。应谨遵医嘱用药,主动监测用药情况,记录用药后的感受或不良反应,并且定期随诊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