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乐大典》究竟用的是什么纸?

 不易齋2 2022-03-31
图片

2020年7月初,法国巴黎德鲁奥拍卖公司的两册《永乐大典》拍出天价,立即掀起了一波大典热,朋友圈当时连刷了好几天屏。

国宝回家,大家自然喜闻乐见,各种讨论一时铺天盖地。其中就包括《永乐大典》宏大的开本、特殊的装帧、考究的手绘版框、工整的台阁字体……当然还有它精美的书页用纸。

还是得说纸,问题很简单,《永乐大典》究竟用的是什么纸?

图片

关于《永乐大典》的纸张,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皮纸或者白绵纸。在古籍文献领域,白绵纸指的是明清时期制作比较精细的楮皮纸(构皮纸)或者桑皮纸。

著名纸史专家潘吉星先生在《中国造纸史》中认为,《永乐大典》的纸张应为江西南昌西山官纸局所产楮皮纸。据明代江西新建学者陈弘绪在《寒夜录》中记载:

“国初贡纸,岁造吾郡西山,董以中贵,即翠岩寺遗址以为楮厂。其应圣宫西皮库,盖旧以贮楮皮也。今改其署于信州,而厂与寺俱废”。

这里提到明代永乐初年,于江西南昌府西山翠岩寺兴建官办造纸厂,供内府御用,朝廷派宦官监造,用当地所产楮皮制作高档的楮皮纸。潘先生认为《永乐大典》正是由官纸局所产楮皮纸抄写而成,这种纸纸质洁白、匀细、厚实。甚至还推测西山官纸局可能是为了给《永乐大典》提供纸张而于永乐元年(1403)所特设。

图片

不过,潘先生这种说法目前来看似乎有两处疑点:

其一,明代的官纸局归属于户部宝钞提举司,主要业务是生产纸币所用的钞票纸。若说专门给《永乐大典》供纸,似乎有一点不务正业。尽管官纸局为朝廷造纸顺理成章,但特设之说还是有些牵强。

其二,今天全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并不是永乐年间的正本,而是嘉靖时重新抄写的副本。如果说永乐正本使用西山官纸局的楮皮纸尚有些许可能,但嘉靖副本大概就要另当别论了。

图片

完全看不出皮纸的感觉

陈弘绪提到“今改其署于信州,而厂与寺俱废”,说的是隆庆、万历之际,官纸局由西山迁往广信府,即今天江西上饶一带,原来翠岩寺的纸厂此后就荒废了。

虽然嘉靖副本是在官纸局搬家之前抄写而成,但其实从明代中期开始,江南手工业蓬勃兴盛,广信府的玉山、铅山发展为当时的造纸重镇,不仅依靠河口纸市通达的水路行销全国,还成为朝廷用纸的重要产地。彼时的西山官纸局,大概早已日薄西山,不得不关门迁往广信府了。

图片

看这细白匀净,毫无纤维感,真心不像白绵纸

既然不大可能是西山官纸局的纸,那是否意味着《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用的是广信府的纸呢?

坦白讲这种说法目前也没有相关记载可供支持,不过,古籍原本流传至今,实物信息同样可以提供重要线索。因此,只要通过技术方法分析《永乐大典》原件的纸张纤维成分,答案自然明了。

不过目前针对纸张纤维的微观鉴别方法,一般需要取一点纤维样品,虽然是微损分析,但对于珍贵的文物,依然要万分谨慎。尤其是现有《永乐大典》基本都归属公藏,依照相关政策,公藏文物一般不宜开展有损的取样检测。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机。

图片

赶巧的是,国家图书馆修复组的宋晖曾在《现代显微技术在纸质文物鉴定与修复中应用》中刊出一小片《永乐大典》书页纸样的检测结果。据悉这份小残片是当年修复虫蛀的书页时无法拼回原位的一小丢丢零余纸样,被细心的前辈修复师保存下来,后交由她分析研究。根据纤维显微分析的结论,这一小片纸样是由竹子和构皮按2:1的比例混合抄制而成,属于竹皮混料纸,而非纯皮纸。

图片

论文截图

不过宋晖也提到,这个结果在理论上尚有一丢丢瑕疵:由于前辈修复师在保存这件小残片时,没有留下详实的文字记录其具体出处,仅标注来自《永乐大典》的破损书页。可能当时正是由于无法归回原处,才被保留下来。但这样就意味着来源无法验证,所以严格来讲,没有准确具体的来源信息,证据链就算不上完美,不能构成我们理想中的铁证。

尽管目前来看这个铁证还不算百分之百铁,尚有一点理论上的瑕疵,但若再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仍有一些旁证同样能够支持竹皮混料纸的结果。

1、质感

不同纤维原料的纸张会在质感上存在一定差异,纯料楮皮纸跟竹皮混料纸在表面质感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纤维特性来看,楮皮纤维粗而且长,竹纤维则比较短细。所以纯楮皮纸一般有非常明显的纤维感,而添加2/3竹浆的混料纸则更倾向于竹纸的细腻平匀。

图片

纯楮皮纸难有这种细匀的质感

许多资料在描述《永乐大典》书页时都有类似“匀细”的词语,这种质感显然跟短细的竹纤维要更加契合一些。近距离仔细观察大典的纸页,无论是从细匀的质感,墨迹洇散的程度,还是纸面黄斑的形态,都更倾向于竹皮混料纸,跟纯楮皮纸的质感有明显区别。

图片

纯楮皮纸会有晶莹的纤维感,光泽明显,大典纸则显涩白,不具备纯皮纸的质感

2、文献记载

另一个旁证来自《天工开物∙杀青》,一般认为,这篇造纸技术史上的重要著作描述的正是明晚期广信府一带竹纸和构皮纸的制作过程。在《造皮纸》中有这么一段:

凡皮纸,楮皮六十斤,仍入绝嫩竹麻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近法省啬者,皮竹十七而外,或入宿田稻稿十三,用药得方,仍成洁白。”

看来当时往楮皮纸中添加竹草算是常规操作,而且混了竹料,仍然能算皮纸。从造纸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看,混料纸的制作至少需要两套制浆工序,一般要在规模化的产区才容易实现。明清时期广信府的玉山、铅山多产竹纸,永丰多产楮皮纸,竹皮混料纸正是广信府一带的著名出产。

图片

所以,这三方面遥相呼应的线索来看,《永乐大典》嘉靖副本的用纸,并非西山官纸局的楮皮纸,而应当是一种竹皮混料纸,并可能产自江西广信府一带。

当然,这样的答案仍然存在一点点理论上的瑕疵,还不能算最终说法,期待随着两件国宝的回归。未来能够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以揭示《永乐大典》书页用纸的材料和来源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