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移动浮岛|海洋大学|海洋银行在列

 共享2931 2022-03-31

图片

图片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在行动

  21世纪被联合国称为“海洋世纪”。当前,中国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而对深圳而言,从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举措,在不到两年间,国家3次点名深圳,赋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发展的殷切期望。

  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总纲,拟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部署和行动计划,2018年9月20日发布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以及《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随后,深圳推出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等“十个一”工程和65项重点项目。

  2019年10月,海洋经济国际博览会在深圳召开,这一“中国海洋第一展”今后也将“定居”深圳,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目前,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各项政策措施还在不断完善、实施中,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也在一步步接近。

图片

图片

形成6万余字调研综合报告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言资政,是深圳市政协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从2018年开始,市政协就瞄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重点。去年10月,市政协邀请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博士为全体政协委员作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讲座。12月6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向市政协通报年度工作,也专门介绍了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关思路。

  今年初,市政协将“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协商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并以此为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为了提升调研效果,市政协把参与调研的委员们分成4个专业小组,通过文献综述、政策解读、现场踏勘、部门走访及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调研期间多次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等政府部门沟通,并赴青岛考察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及赴香港与香港海事局等开展交流,前往中集、盐田港等大型企业座谈,与大鹏、宝安等区政府交流等。此外,为了增强调研的广泛性,调研组还通过网络征集有关意见。

  据统计,调研组累计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20多场,参与的政协委员达到200多人次,最终形成6万余字调研综合报告及系列调研成果。

图片

图片

7方面25条建议“支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对比国内外知名海洋中心城市或滨海城市以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指标,深圳有哪些优势和差距?深圳如何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调研组认为,深圳在近几十年城市发展中,对海洋资源开发特别是在海港建设等方面效果显著。当前,在海洋资源深层次开发方面,仍具有很大潜力和上升空间。同时,深圳拥有区位及港口资源、海洋产业基础、海洋旅游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土地空间条件制约着海洋产业发展等问题。

  为此,市政协调研组在调研报告里给出了7个方面25条建议,包括拓展提高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加快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产业链、创新引领促进海洋新型产业发展等。

图片

亮点内容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集装箱港

  目前,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4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运网络。《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应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功能,通过简化口岸监管流程,提升中转物流效率,让深圳港既成为华南地区进出口的重要门户,又承担环南海地区国家与欧美国家之间的中转枢纽功能。

  由于深圳拥有机器人、无人驾驶、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优势,《报告》提出,应加快自动化泊位、无人码头建设,探索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自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等装卸设备在新建码头的应用。同时,开展港航大数据研究和服务,打造港航大数据服务品牌,成为航运技术研发孵化器。

  另一方面,建议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港口智能化改造和发展,将深圳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具有全球智慧集装箱资源配置能力的港口,研究制定智慧集装箱运输的“深圳标准”,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图片

  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在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加快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当前,全球并没有专门的海洋银行,深圳应紧握国家给予深圳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政策红利和重大机遇,将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成为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新型国际金融平台。

  《报告》建议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可采取公私合营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成为新型国际组织,以中国政府出资为主,货币以人民币为主,适量吸纳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承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双重使命。

  《报告》还提出“将海洋产业培育成深圳未来的支柱产业”,并提议深圳可考虑重点发展海上资源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态建设等重点产业。

  将海洋产业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

  针对目前深圳院士、学科带头人等海洋高层次人才密度低、历史积淀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报告》提出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利用“组建海洋大学”的契机,着力把深圳海洋大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并打造航运人才培养基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国际海员中心项目规划建设,鼓励国际航运企业在深圳建立海员培训基地。

  另一方面,将海洋产业纳入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范围,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图片

  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报告》提出,推进陆海统筹的“湾长制”,建立陆海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完善与“河长制”相衔接的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明确“湾长”职责任务,构建“湾长制”综合协调管理模式。

  同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立陆海立体联动监测体系,实现重点入海排口智能化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报告》建议将大鹏新区打造为全国海洋环境教育基地。大鹏拥有丰富的近海及海洋自然资源,目前有大鹏市级自然保护区、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未来还将建设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等,是开展海洋环境教育的理想场域。

  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

  在发展海洋文化方面,《报告》提出,应将深圳近280公里的海岸线建设为“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并根据深圳的地理优势提出以“四湾一河”构筑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滨海空间新格局。

  同时,建议深圳与珠海携手将深圳大鹏半岛和周边群岛、珠海万山岛和深圳周边的群岛等岛屿及海域开发成为国家度假区,将大鹏半岛定位为国家海洋度假区的总部基地,创造千亿级海上度假新经济。

  此外,《报告》还提出通过举办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论坛,建设海洋石油地质等主题博物馆,发展海上运动旅游特色产品等方式,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国际形象,营造国际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围。

    推进“浮岛+”的滨海生活方式

     委员提出一种构想——在海上建设移动浮岛,来拓展深圳的海上空间。“浮岛式”游艇港、新型海洋牧场、浮岛式制氢工厂、生态能源浮岛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浮岛+”城市蓝图,深圳人未来或许可以拥有一种新的滨海生活方式。

      深圳市政协委员施军说,移动浮岛是一种海洋科技的重大创新。目前海洋装备分三类,船舶、特别开发海洋工程、海洋基础设施,而浮岛属于海洋空间开发用的基础设施,类似漂浮式、悬浮在海中的隧道。他说,移动浮岛有几个指标,可以抗七级台风、寿命百年以上、在一般浪区超稳定,稳定度类比陆地。海洋开发空间成本极低,可以在几千米水深、几百米、几十米水深做一个飘浮态存在。据其介绍,浮岛每平方米造价1万-2万元,目前一个移动浮岛最大可以做到6万平方米。“如果我们还想进一步开发,还可以配上其他设施。

      当然,移动浮岛在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而有关管理单位在前后8、9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讨其可能性。施军说,“我最核心的建议是希望深圳作为应用端来利用浮岛,使这种海洋科技创新落地,发展我们海洋装备,从而进行产业聚集。”施军认为,可以放弃海洋城市这个概念,让海上无人化设施先行,比如最近提出海上制氢工厂概念,通过移动浮岛安装,风力发电,海水淡化,通过电解氢制氢,就地存储氢,这样就完全没有碳排放,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做出应有的科技创新,包括气候环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