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水的精神萦系

 煮字疗饥燃湿柴 2022-03-31


    张岱的《闵老子茶》,用亦真亦幻的文学手法,表现了享受喝茶的过程。除了茶叶的讲究外,还有惠山泉水的神奇:“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水居然会劳,而且还有圭角之变!对于水的夸张想象,包含了丰富精神的因素,所以《红楼梦》中妙玉有对于所用“无根水”的珍爱;乾隆时,还出现了“以水洗水”的奇事!

    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有个“陆羽鉴水”的故事:湖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州与陆羽说:“陆君善茶,天下闻名;这扬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好水。”于是命人取来,但陆羽却说:江水倒是江水,但不是南零的水,像是临岸的水。他默默将水倒出,到一半时忽而停住,又用勺取水扬了扬,说:到这裡才是南零的水了!随从大惊失色,只得认错。

    类似的故事还被移植到了《警世通言》中:王安石託苏东坡给他带来了一瓮瞿塘峡中峡的水,但王安石却说:“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冒充中峡?”原来苏东坡因为欣赏三峡风光,船过了中峡才想起来,只得取了下峡的水来冒充了。

    唐朝李德裕“不饮京城水,悉用惠山泉,时有'水递’之号。”对此,皮日休的《题惠山泉》就讥讽道:“丞相常思煮泉时,郡侯催发只忧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荔枝的美味对于杨贵妃,更多的是君王的宠爱、权势的炫耀,换了别人是难以体味的。“但好奇功名”的李德裕,把“水递”发展成了一道风景线,引领了时尚的潮流,一时间,惠山泉成了上层社会相互馈赠的珍品。

    这种穷奢极欲之事,必然要遭到的非议,于是,金山甘露寺住持和尚允躬,戏剧性给他安排一个下台阶,《唐语林》记载允躬对他说:“公迹并伊、皋,但有末节,尚损盛德。万里汲水,无乃劳乎?”意思是千里迢迢取水,未免劳民伤财。

    李德裕辩解说:“大凡末世浅俗,安有不嗜不欲者?捨此即物外世网,岂可萦繫?然弟子于世,无常人嗜欲:不求货殖,不迩声色,无长夜之欢,未尝大醉。和尚又不许饮水,无乃虐乎?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畜姬侍,坐于钟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李德裕认为自己不酒不色,唯好饮茶,若连此嗜好皆不可,未免太过虐待了……

    允躬和尚告诉他:“京中昊天观厨后井,俗传与惠山泉脉相通。”称量比较后,果然“唯惠山与昊天等”,于是李德裕“遂罢取惠山水。”正所谓:“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却少有人能真正品尝滋味。茶之水的萦系,正在于它的精神作用。

    李德裕倒楣后,有小说家说他奢侈到“一杯羹三万钱”的地步。如果只看到了其中的浪费,当然就不是一个知味者,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奢侈。

                                          原载《人间福报》2014年9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