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林拜师经过》研读 续

 昵称20499314 2022-03-31
前文链接:
竹林拜师经过
《竹林拜师经过》研读(上)
《竹林拜师经过》研读(下)

从竹林武术传人的造诣上看,王老先生一跃十丈多远、两三丈高应该是轻而易举。

因为,王老先生的武术造诣‌‌,清朝乾隆年间‌‌竹林武师李拔也曾经达到‌。

李拔是竹林武术第13代传人,生于康熙年间,逝于乾隆五十八年。李拔仙逝前最后一次‌‌向世人展示的,就是轻功和缩骨功。

李拔84岁生日那天,儿孙满堂,上下大乐。‌‌几个小孙儿缠着爷爷,恳请他显示功夫。李拔大喜,就在下院打了一趟拳。‌‌一院人眼都看直了,鸦雀无声。

一趟拳打过,缓缓收,众人正准备叫好,便见李拔身体一纵,凌空而起,‌‌如箭离弦,穿过下院上院,直射上房。过上院时,空中转身,将身体缩作小小一团,盘双腿,‌‌正正地落坐于上房正面的佛龛之中,俨然一尊庄严佛像。

众人大惊喜,大呼小叫,久久乃息。

呼李拔,不应。观之,不动。趋视,则已坐化矣!

李拔幼时,本名坤白。

某日,有游方和尚过路,无人顾念,独坤白献茶一碗,使解口渴。

和尚奇之,为其观相,曰:“此儿大佳,唯名不佳。”唤其母至,为其改名曰“拔”。‌‌七十八年后,李拔于生日吉时“拔地而起”,以趺坐姿态化于佛龛,莫非前生今世,应约不爽,命该如此乎?

李拔故宅,趁山势而建‌,‌庭院狭长,分上、下院。上院高,下院低,上下院落差约五尺左右,上下院径深十丈有余。‌‌以此而论,则李拔‌‌此一腾跃,足有三十米远,‌‌二米半高。八十‌‌四岁尚能如此,堪称惊人。

李拔此跃在院中进行,如此高远,‌‌是顺应院落格局。倘若场地宽敞,又安知他的腾跃不会达到更远更高的水平?

李拔有家世之累俗务缠身,功夫尚且如此,想那王老先生世外高人,心无杂念,身无他事,超然物外,专心致志,用一生的工夫打造一身的功夫‌‌,功至化境,出神入化神乎其技,不亦易乎?复何疑焉?

除了李拔祖师之外,竹林近代尚有人传承这种“高来高去”的“轻身功”,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轻功”。

竹林武术的传人过去习惯把此类轻功称为“猴功”和“猫功”,并将练习轻功的功法称之为“提纵”。‌‌这里所说的提就是“提气”的意思,‌‌即练习轻功的“运气”的方法,亦即“内功心法”。而所谓“纵”,就是肢体屈伸开合的运动模式和方法。

当然,也有人解释说,“提”是指“起得高”,“‌‌纵”是指“窜得远”,似乎也不为错。

练习“猫功”并且有相当成就、最接近现代的最后一个人,是我二爷李书明。

我二爷当年以狸猫远扑的姿态原地蹲身前扑,‌‌即可贴着地皮、身不挨地,如鱼滑水一般,扑出三丈多远的距离,也就是整个身体以接近水平的状态,“射”出十几米远‌‌,触地的瞬间还原成常态,‌‌并且可以连续远扑,势如猎豹追捕羚羊‌‌最后阶段的冲刺。

我二爷当年是把师父请到家里,不但付高薪,而且好吃好喝伺候着,下功夫学了一两年才学会武术和猫功的。‌‌他的师父是武术名家李改性,他师父的师父,就是大名鼎鼎,曾经率众将村霸灭门的‌‌传奇人物李牛犊。

我的武术师父李庚先生当年和我二爷是师兄弟,是我二爷的陪练。‌‌我二爷会的东西他基本上都会,‌‌但是,猫功和猴功的功法‌‌,师父就没有传给他。

我二爷民国年间病逝,他没有徒弟‌‌,至此,竹林的轻功失传。

唉!太可惜了!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老师把他能教的都传给了我,但是没有传我提纵术,没有传我猫功和猴功。

也许,这是天意,也许,这就是我的命!

一个人得真传得亲传练了三两年,既可以腾跃三丈开外,那王老先生八十年如一日地下功夫,腾跃十丈来远、两三丈高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Image


竹林传奇故事 合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