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前是否预习”和“上课记笔记”,985高校学生的回答很真实

 事奴 2022-03-31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们来说,面对“地狱式”的中考、高考,尤其是教育环境不均衡、师资不均衡、大班制、难度高、压力大等趋势下,如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一套有意义的策略体系,提高成绩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于是,学生和家长齐动手,总结学习高手的经验,搜寻各种学习秘籍。但很快,就会发现一些很突出的矛盾,诸如“课前是否预习”等问题,都是985高校的学生居然给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争议观点中的经验局限。

以“课前是否预习”为例,大部分老师和学习高手都会告诉家长和学生,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中找到难点和疑惑,在课堂上找到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甚至老师会告诉你,优秀的中学生都会预习,并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经验。

但也有些985高校的学生会说:“我注重课堂效率,从来不预习”。持这种观点的学习高手显然与前面的观点相悖,是相互矛盾的。在他们看来,为了增强听课内容的“新鲜度”,让大脑始终保持汲取知识的动力,预习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两种相互矛盾的争议观点,确实让大部分中学生有些懵圈。再比如,课堂上要不要记笔记,一些学霸的学习笔记字迹清晰、条理分明,而且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难易点和关键点,甚至配上相应表格和图画,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为之叹服。

然而,同样的学习行为,有不少学霸却明确表示自己上课时从不做笔记,他们认为知识点记得再全,导图画得再漂亮,充其量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记住的有多少,表面看很努力地抄写笔记,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正所谓“手勤快、脑子懒”。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们总结的结果是,“不管什么学习方法和经验,都要因人而异,看看是否适合自己”。尽管这样的结果更接近真相,被多数人认可,但回答得模棱两可而且比较抽象,不能指导具体的学习行为。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要不要课前预习和上课记笔记”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总之,这种从自身出发的经验,自然拥有较大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小部分人,并不适用大部分学生。

那该怎么办呢?

通过本人从教30多年和培训的经验看,真正想要学好的同学,就必须建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跟学,实现应试教育和个人素质的同步成长,才能在“地狱式”的中考、高考中达成更高的目标。

首先,必须掌握有深度和精密的思维方法。传统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尽管有用,但到了知识点多、难度大的中学阶段很难再发挥作用,这就是小学“学霸”,中学“学渣”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深度的思维方式建立学习策略体系尤为重要。

其次,这种学习策略体系具有大众性。也就是说,它必须是超越个别学生(特别是考上985的学生)的经验,总结出核心的内容,尤其是关注细节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即便不能适用于全部中学生,也要对大多数中学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以结构性思维、程序化思维、信息循环建立的学习策略体系,必须具有指导性。这就要求:一是,这种学习策略在什么情况下管用,对谁管用,必须是清晰可见的,否则学生依旧陷入疑惑,“这种策略适合我吗,我用对了吗”。

二是,这种学习策略必须拥有实操性。也就是说,针对每一门学科都有具体的学习行为步骤,让中学生一学就会,并且在尝试后,能够感受到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压力有所轻松,降低学习困扰和焦虑,提高信心,并形成学习行为的良性循环。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参加培训的学生中,有的从原先“三本”的水平进步到“一本”水平,甚至考进了“211”、“985”高校,并通过“一对一”的高考志愿填报选到心仪的专业,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