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钦汪姆:藏族女土司,为自由婚姻流亡8年,34去世时天上出彩虹

 与春天同行 2022-03-31

她的名字叫孔萨·德钦汪姆,中国藏族,一位充满了传奇的女性,曾为捐粮18万斤给红军,也曾为追求自由婚姻流亡8年……始终都一如鲜花盛开在草原上,被誉为“康巴之花”。37岁时,年轻美貌的她离开人世,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文章图片1

孔萨·德钦汪姆


01.父亲早逝,她17岁时成了女土司


甘孜藏族自治州,隶属于四川省,简称甘孜州,位于康藏高原东南部,为康北地区腹心地带,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是中国第二大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甘孜县隶属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北部,是一座多山的县城,境内山环水绕,雅砻江上游。

“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这洁白来自于历史上的白利摸徒部落,白利是一个人,摸徒部落是一个羌族的部落。白利,生年不详,出生在四川巴圹,为虎国国王。白利的先世王叫白狼(浪)王,名为唐取,颇识文书,著有名作《白浪歌》三首。

白利依照先世祖规,拥护天下统一,积极进贡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

文章图片2

因虎国土地贫瘠,众民贫困,经济文化落后,白利主张推进社会变革进步。为了就地解决食盐,他鼓励民间熬硝业,摄取硝盐,开采岩盐。为了加强武装力量,他鼓励民间巧匠自制火药土枪,成了当时较先进的自卫防御武器,提高了兵民的战斗力。

据当地史料记载,虎国也叫白狼(兰)国,“地方千里”,是以甘孜、巴圹为中心建立的白兰(古称白兰峒)羌国。公元557年,白狼(兰)国东部疆域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小金两县,都城在甘孜白利乡。

《四川上古史新探》载记:“今甘孜有'白域寺’,乃是白兰羌分支南下甘孜地区最早建立的农业部落,别称为白域。故有白域寺,从其祖源。《隋书·附国传》(虎国,唐人修《隋史》避讳“虎”字改作“附”)里所谓'东北连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的二十种羌部落之中,有'北利’一种,即是从白兰羌分支在今甘孜河谷经营半农半牧经济的一个部落。”

文章图片3

甘孜城旧景

这个部落后来建成了一个国家,奉行佛教中的黑教,传世到明代末才被青海蒙古固始汗(顾实汗)摧毁,改兴黄教,仍其后裔之恭顺者为白利王,直至清末才缴印归流。

算起来,甘孜距今至少有1000多年的建制史,在这历史的长河里,古老的白兰羌渐渐地变成了今天的藏族和羌族。孔萨土司官寨坐落在甘孜县新市区的北端台地上,平面呈纵长方形,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平屋顶,宽38.2米,深60.3米。寨外的东、西、北三面都附建凸出的碉楼,上部作防守瞭望用,下部为厕所。官寨内部有前后两个天井,中间有隔墙,形成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筑三层,后院建筑五层。

文章图片4

甘孜县孔萨土司官寨电脑复原图

德钦汪姆1917年在这座官寨里出生,德钦汪姆的父亲叫丹真尼玛,是管理这片土地的第八任土司,但在德钦汪姆7岁时就去世了。丹真尼玛没有儿子,去世后,德钦汪姆的祖母拥金康珠出任土司。十年后,拥金康珠去世,德钦汪姆继任土司,成为第九代孔萨土司。这时,德钦汪姆只有17岁。

民国时,甘孜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但耕地面积非常有限,若遇饥荒年,很多人都吃为饱肚子。长成的环境和经历,仿佛注定了德钦汪姆是一个善良的人,做了土司之后,她常在饥荒年为穷苦人施斋,挽救了很多的生命,也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获得了很好口碑。

据当地人回忆,德钦汪姆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行事体面大方的女子,不仅口齿伶俐,还能说一口四川口音的汉话。洛桑珍珠格西,汉名邢肃芝。1916年出生在南京一个世代信奉佛教的家庭,是有名的汉人喇嘛。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邢肃芝曾经赴西藏求学,在甘孜见到过德钦汪姆,回忆说,德钦汪姆当时二十岁左右,“面孔黝黑,身材修长,脑后垂着一条长辫,身穿件紫红色章缎长袍,显得充满活力”。又说,德钦汪姆的随从是一队康巴卫兵,“他们每人佩着一支新毛瑟和一柄腰刀,威风凛凛。”

文章图片5

02.接受进步思想,她曾为红军捐粮18万斤


甘孜虽说相对较为封闭,但因为出身土司家庭,德钦汪姆的家人从小将她当作女土司培养。藏族人不吃海鲜,但为了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德钦汪姆家每年都要从南方进一些虾仁招待客人,家里还有从南方专门请来的厨师。另外,还饲养着一些当地少有的家禽。

为了陶冶性情和开阔视野,家人还特地为德钦汪姆的购置了唱片机和收音机,让她通过“汉人的戏匣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她家在当地率先采用煤油灯照明,为让她锻炼身体,家人甚至还在家里为她安装了乒乓球桌。新鲜的事物作用在德钦汪姆的身上,不仅仅是被接受,更重要的是,它们逐渐让她变成了一个思想活泛和开明的人。

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甘孜,建立了甘孜县博巴政府和白利、绒巴岔、孔萨区博巴政府,以及贡萨、林冲、着洛乡博巴政府。在接受到红军的宣传后,当地白利寺倾其所有,由格达活佛的主持向红军支援粮食25000余斤。作为女土司,德钦汪姆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之前通过“戏匣子”对红军的了解,以及与红军到达甘孜的接触之后,她打开自家粮窖,为红军捐粮18万斤。在她的带动下,当地藏族人纷纷拿出家里的粮食和牛羊,支援红军。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据当地相关资料显示:在红军于当地活动的一年多时间里,甘孜群众先后向红军捐献粮食120万石,牦牛200余头、马数10匹,还有200多名藏族青年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为了支援红军,有些人甚至把家里的粮食全都给了红军,自家只能依靠树皮、草根、野菜等维持生命。如此,便有了这样一首歌谣在甘孜大地上的流传

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苏维埃博巴政府是1936年初,红军途经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炉霍、乾宁、道孚、甘孜等县时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红色政权。先成立县、区、乡三级博巴(藏语音译,意“藏人”)政府后,于当年6月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管辖数县的藏族民主政权。民主政权设于甘孜县的孔萨官寨。有正、副主席和政治、军事、经济、裁判、土地等委员。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因为全力拥护红军,表现积极,德钦汪姆被选举为博巴政府最年轻的副主席,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民族、宗教和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生产、支援红军、土地改革等工作。威望在群众的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然而,红军北上后,帮助过红军的僧俗和群众却受到了反动头人的大肆残害。

位于甘孜县的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是一处红色宣传与教育基地,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2000件/套、珍贵文物12件/套,向人们呈现了五世格达活佛生平事迹及红军长征途经甘孜的那段历史。关于红军离开后进步群众受到的残害,有这样的记载:

“不少藏族同胞为保护留下来的红军伤员,惨遭反动派杀害。博巴政府成员、支援过红军的积极分子和给红军当过通司(翻译)、向导的革命群众无一幸免……

这些豺狼对革命群众采取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从皮鞭抽打、夹十指、抽足筋到乱刀砍死、背石投河,乃至装皮口袋、活剐等酷刑无所不用……县博巴政府副主席达娃洛仁在掩护部队转移时被抓住,在雅砻江边被敌人一刀一刀地活活剐死。反动头人模古还不罢休,又指使人杀害了他的母亲、奸污了他的妹妹,其妹在安葬完母亲后,被迫逃离他乡至今渺无音讯。”

文章图片11

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

文章图片12

03.为了爱情,她的婚礼被军队包围


虽然因为是土司地位显赫、威望崇高,没有受到反动头人的迫害,但红军走后,德钦汪姆的厄运伴随着爱情来临了。

二十岁的女孩子,如鲜花盛开,德钦汪姆同样迎来了鲜花一样的爱情。但是,她的爱情却与引发了西康国民党当局的武装冲突,酿成震撼西陲的“甘孜事变”。所谓“甘孜事变”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

红军离开后,为了拉拢当地土司,刘文辉于1937年收德钦汪姆为义女。同年底,九世班禅在青海圆寂,班禅行辕及灵寝移驻甘孜。次年,国民政府派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赴甘孜致祭,以班禅行辕及地方势力牵制刘文辉,也收德钦汪姆为义女。当时,刘文辉为德钦汪姆择婿,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德钦旺姆班禅行辕的关系友好,经常邀请行辕上层人士去土司官寨做客,一来二去,便和班辕卫队分队长益西多吉有了爱意。

文章图片13

益西多吉出身普通藏民家庭,比德钦汪姆大一岁,他的叔叔是班禅的一位经师。经叔叔介绍,益西多吉8岁时就被送进了北京熊希龄办的香山慈幼院。13岁时,益西多吉被选入阎锡山在太原建的“北方军校”。毕业后,来到班禅行辕,从班长一步步干到了卫队长。

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聊着聊着缘分就来了。起先,益西多吉怕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德钦汪姆,但德钦汪姆并没有门第观念,并坚定地对益西多吉说:“你应该知道我的性格,看准的事情,我不会轻易改变。我爱上了你,就决心嫁给你,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阻拦。除非死别,活着就不分离。”如此,两人都没有了顾虑,迅速坠入爱河不能自拔。

文章图片14

德钦汪姆骑马图

很快,德钦旺姆委托叔叔香根活佛到班禅行辕提亲,应该说,一切在这里都已是水到渠成,不会有什么麻烦。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刘文辉出面干涉了,原因是他怕德钦旺姆嫁给益西多吉会影响自己在康北的利益。对此,前文中提到的邢肃芝有过这样的一番评论:

“作为一个女子,本来自己的婚姻大事应该由自己做主,但由于她(德钦旺姆)的身份特殊,婚姻却成了难题。刘文辉生怕她与藏人联姻,将来与西藏的势力串通引起地方政局动荡,所以要求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得到刘文辉的批准,否则不得结婚。”

文章图片15

甘孜城旧景2

文章图片16

1938年秋,孔萨土司官寨,大小头人齐聚,人们向德钦旺姆和益西多吉二位新人祝贺。但甘孜县长章家麟忽然率一营兵力将官寨包围了,理由是德钦旺姆身为土司,恋爱结婚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她不但没有报告,更未得到相应的批准,草率结婚不合法。章家麟的军队下了官寨所有人员的枪,将所有祝婚人员驱赶出寨,罚银2000秤,扣押软禁德钦汪姆达一年之久。

1939年,班禅行辕组织僧人、群众向刘文辉815团部和县政府章家麟发起武装进攻,德钦旺姆被营救了出来,但因刘文辉增兵与班禅行辕交战,班禅行辕很难在当地再待下去,只好连夜抬着班禅佛柩转移至青海玉树。德钦旺姆和益西多吉随行,于1940年2月到达玉树,至此甘孜事变结束。半个多月后,德钦旺姆和益西多吉在玉树称多县举行婚礼,历尽劫难之后终成眷属。

文章图片17

德钦汪姆和孔萨益多


04.1948年,她回到家乡再次支援解放军


文章图片18

婚后,益西多吉虽然承袭土司封号,更名孔萨益多,但他和德钦旺姆却成了一对有家难回的人,一直在西宁和玉树之间过着漂泊动荡的生活。直到1948年秋,他们的婚姻事才在德钦旺姆的舅舅降央庆泽活佛的斡旋下,得到刘文辉的同意,得以回到家乡。这时候,他们离开甘孜已经整整8年了,现实就这样把他们个人的命运与历史拧在了一起,让他们摆脱不能,经历了8年的风雨苦难。

1949年春天,随着国民党军事力量在大陆的失败和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就连远在拉萨的西藏统治者都很清楚,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即将失去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指日可待。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昌都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西撤,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其时,解放军第18军前方司令部,就驻在孔萨土司官寨。其后,益西多吉和德钦旺姆夫妇开始着手支援解放军挺进西藏、解放西藏,仅为运输作战物资就投入了上万头牦牛,还为先后给部队筹措了33万斤存粮以及柴草、牛羊、酥油等物品,为和平解放西藏尽其所能,贡献了个人的全部财产。

文章图片19

接受采访的孔萨益多(右)

甘孜解放后,德钦旺姆被任命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首届政府委员。但在这一职位上不久,她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那是1951年,她只有34岁,据说她去世的当天,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她的丈夫益西多吉在她去世后,历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政府文教处副处长、区政府副秘书长,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四川省委员会第六、七届副主席等职务。因为爱得太真,益西多吉以后没有再娶,2010年年未,这位90多岁的老人看着满堂儿孙,又一次遥遥远远地想起德钦旺姆离去时出现在天空里的那道彩虹,默默地追寻她——那位美丽的藏家女儿而去了。

人们说,德钦旺姆的一生虽然短暂,并经历了重大的变故,但因与红军、解放军有过密切联系,为支援红军过雪山草地、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始终是美丽的。人们也说,她的丈夫益西多吉,从参加民主改革,到亲身参加废除土司制度的伟大斗争,经过民主改革运动的洗礼,然后又满腔热情地参加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生跌宕起伏,也可以说是她的情爱与生命的延续,和她一样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值得尊敬、怀念和铭记。

文章图片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