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化工作法4:责任时效化

 王肖杰 2022-03-31

进度和任务是不可分割的,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同时安排好进度,否则任务很容易落空。平时说的工作要“保质保量”中的“量”,不仅包括了工作量,还包括了时间这个要素。管理学中有一个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首先提出的,因为戴明的宣传而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它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Act(处理),一轮过后再来一轮,如此循环,质量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在这四个环节当中,出问题最多的是“检查”。很多领导把工作布置下去,然后就等结果,这样很容易出问题。在个人完成工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做好进度的计划,很容易被其他工作打扰,一头扎进别的工作里去了,把原来的事给忘了。所以工作进行过程当中,要重点关注进度。进度管理有没有工具呢?当然有。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前人也遇到过,而且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法和顺手的工具。进度管理最常用的工具是甘特图,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样子,一目了然。 

比如要做大事记和项目清单化两项工作,我做了一个甘特图,假如今天是4月8号,就是图中红线的标示,在这一天,能清楚地知道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工作时效化的要点有两个:1.明确截止时间。即工作最晚什么时候完成。领导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同时交待完成时间。作为具体执行者,如果领导没有明说什么时间完成,你要提出一个时间节点,让领导确认。比如,领导说这个材料赶快弄一弄,如果你像“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中尉一样转身就走,立刻投入工作,可能产生这样的后果:你觉得到周五能完成,领导觉得周四能完成,结果到周四就问你弄好了没有,你说还没有,这样容易挨批评。如果领导说这个材料赶快弄好,你可以说周五行不行?领导一琢磨周五也行,那他到周四再催的话,你可以说:“领导,保证周五完成!”领导也没话说,因为主动权在你手里。只是说“尽早”,因为不具体,所以进度没法管理。如果一项工作持续时间比较长,中间需要设置检查点,而且“检查”这项工作也要列入工作清单。2.留足余量。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事情的复杂度,以及意外事件的打扰,不要理想化。我个人的经验,实际的工作进度大致保持在理想化的1-5倍,项目越大,误差越大,余量也要留得越大。正常一周能干完的工作,如果不抓紧,一般会拖到两个周。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团队有一次给以色列高中编教材,当时卡尼曼向他的团队问了一个问题:大约多长时间能编完这个教材?他手下是一批高手,有的说要一年半,有的说至少得两年半。后来卡尼曼问那个高中的校长,同类标教材他们大概要用多长时间?这位校长参与过很多的教材编写,说大概要7-10年。卡尼曼团队最后用了8年时间才完成任务。所以很多工作不是拖延,而是因为计划制定的不合理,时间要求太紧,正常情况下就是完不成,而不是拖延。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这个“四化工作法”说起来是比较简单的,而真正要落实到工作当中是比较难的,需要付出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