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展作者创作手记:为了创作作品,我开始遍临诸帖

 药师海印月 2022-03-31
图片
岳增武十二届国展入展楷书作品

说起与书法的结缘还要从十岁时说起,那年远在东北的堂哥回到老家,看到我正在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微微笑了笑,拿起我手中的笔坐了下来,写了一个“水”字,说:“字应该这么写!”一个“水”字在我心中掀起了惊天骇浪,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字原来可以写的这么漂亮!从此书法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跟随我们当地的赵峰,景大文,周庆山等师学习,就此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2006年我幸运的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师从祝遂之、王冬龄、沈浩、陈大中、白砥、张爱国、沈乐平、戴家妙等师,四年的本科学习在诸师的教导和同窗的探讨中越发觉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在广东中山工作后,于广州美术学院完成了书法篆刻创作研究艺术硕士的学习,师从祁小春教授。我小时在江苏生活,大学在浙江学习,现在在广东工作,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体验,使我有着良好的包容与吸纳能力,故平时乐于五体具治,碑帖兼修。


时己亥春末,广东的天气已朗日当空,正如此刻火热的心情。看到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已经数月有余,我想从征稿启事到截稿之日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也不急于一时草草了事。每当闲暇之余必冥思苦想该如何创作十二届国展的作品。坚持日常的书写寻找感觉,翻看古诗古文从中确定创作内容。有了对国展的期待,数月间鲜少出户,静待书房作书阅古,或沉溺于甲骨金文,或取经于右军鲁公等先人笔意,亦或与庄公追蝶逐梦逍遥天地,与子美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心情时而柔软如棉,时而澎湃如涛,时而平静如水……

6月20日晚闲来无事,翻阅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再次读到了李密《陈情表》,此表言辞恳切,情真意满,我读后想起了去世的祖母,故决定书写此文。定下了书写的内容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确定用什么字体什么风格进行书写创作,最终选择楷书创作的原因有二,其一此文内容字数在八尺范围内适合中楷创作,其二严谨规范的楷书更能表达我对祖母深深的思念之情,细水流长平静淡然,亦如祖母在世时静静诉说着故事。


确定了书写内容及书体后,我开始遍临诸帖,力求取法乎上,融汇取舍,下笔有由。期间试过几种章法形式,最终选定八尺整张画格一蹴而就,保证作品不过度拼接,整体统一。我将对祖母的思念付诸笔端,每笔每画毫不懈怠。用作品寄托哀思,是对祖母的怀念,更是对自己心灵的慰藉!在这幅作品中我以八尺整张麦光纸,兼毫中楷,一得阁对超浓油烟墨加水进行创作。以“褚体”为基调,并没有做过多的变化,这是因为征稿启事上明确了坚持根植传统,鼓励创新,承续中华文脉的要求。全篇统一书写5.5厘米见方的中楷,尽量做到笔法上刚而不硬,结构上严谨沉静,意境上清雅朗润。

作品上方用仿古宣铁线篆笔意题名点缀,为整幅沉静的楷书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右下方以方正小楷题记与左上方题记遥相呼应。作品左上方题记本想以行楷字不激不厉慢慢书写,写了不到一列手开始发抖,祖母生前的点点滴滴浮现眼前,心里难过而泪眼朦胧,故不计工拙,完成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段小小的题记笔法结构上实属一般,但确是我至今写得最有情感的作品一部分。

图片
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作品局部(左上方题记)

一件作品的打磨与创作,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更要有感而发,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依于技而成于道。大千世界日新月异,权利名位争夺不休,灯红酒绿诱惑不断,多少人想觅一处闲田置疲惫之身,寻一方净土安躁动之心,于烟雨迷蒙云雾中眼神澄明,于错综繁复人世间心灵安清。

余学书二十三载,每寄心笔墨无不心神旷达,然书之奥妙无穷无止,恐不得其万一。虽如此,作书仍当起承转合毫不懈怠,于传统书法中心追手摹,上下求索,但求平隐沉着之状态,清幽静谧之境界。能入围四年一次的国展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同时我也倍感幸运,今后必将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本文来自书法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